第一期工程

1909年也就是縱貫線完工後一年,臺東線鐵路的架設和經營正式開始。第一期工程受限經費不足,僅決定修築花蓮到璞石閣(今玉里)鐵路,並採用狹窄軌距762mm,但考量未來與西部接軌,促成環台鐵路,因此在路基的寬度、橋梁的載重,都採用窄軌1067mm進行工程。

只是修築過程中,必須克服許多困難、障礙,特別是極差的地理條件、惡劣的自然環境,並不是想像中的肥沃平原,多為結構鬆散的砂礫地形,地質複雜,又有軟土層及大量湧水,曾造成三十多人慘遭活埋,因而工程進度遲緩。

另外,人力的缺乏同樣令日本人頭疼。當時,雇用原住民要經過非常複雜的手續,在加上原住民喜好自由自在,對於勞動的相關種種嚴苛規定,時常無法順利的配合進行。但若招募外地勞工,水土不服、醫療衛生設備缺乏,讓外地勞工常染上瘧疾、痢疾或熱帶疾病,令許多人適應不良,逃跑、病死的時有所聞。

在加上交通極為不便、各項物資資源補給困難、物價高昂等,讓日本政府甚至還得雇用流浪漢開鑿鐵路,可見人力有多麼缺乏,勢必對鐵路興建造成嚴重影響。臺東線鐵路的興築,估計動用了七十餘萬名原住民勞力,因此在路完工後,為了酬謝原住民,特別設有專車廂供原住民免費搭乘。

在1917年,第一期工程完工,共花了9年的時間,總長不及一百公里的鐵路,卻得花上和其他兩百公里長的縱貫線相同的時間修築,可見較率有多麼緩慢,讓經費並就不足的日本政府,不敢冒然進行第二期工程,所以初期臺東線鐵路即使名為臺東線,卻完全沒有到達臺東境內,成為一條名不副實的鐵路。 直到1921年,日本政府才決定接續修築完成──台東線。

老照片取自花蓮文化局,鄭仁崇先生同意使用


西元1910年東線第一輛蒸汽火車


日本人在「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前院兩側為開築東線鐵路犧牲者立「獻身奉公」碑。

Copyright © 2013. All Rights Reserved.Copyright  網頁製作:台東縣馬蘭國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