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臺南測候所

簡介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通信課長於1896年赴東京與日本中央氣象局交涉,籌畫於臺灣設立氣候觀測機構,並在1896年3月公佈臺灣總督府測候所創立規程。
在臺北、臺中、臺南、恆春及澎湖設立第一批的測候所,後來又在臺東、花蓮港、宜蘭、彭佳嶼、新竹、日月潭等地建立一般的測候所,而高雄則設有海洋觀測所,阿里山設有高山觀測所。

臺南測候所,是中央氣象局臺南氣象站之前身。此外,臺灣九座燈塔也都附帶設有氣象觀測之任務。在現有的氣象設施中,臺南測候所可算是歷史最悠久的幾個之一。

在1895年戰爭結束後,臺灣總督府在臺南測候所的北側建置臨時測候所,而臺南測候所創建於1897年,在當年1月1日開始觀測且開始興建新的測候所,在1898年搬入新址。而臺南測候所是日本人在臺灣最早興建之五處測候所(臺北、臺中、臺南、恆春、澎湖)中僅存的一座。

沿革

1998年,臺南市政府將原臺南測候所廳舍指定為臺南市市定古蹟
2003年,臺南市政府提出申請,將原臺南測候所廳舍列為國定古蹟,後來在同年11月10日將原臺南測候所公告指定為國定古蹟。
2004年9月修復後,成立氣象文物展示場。而在古蹟修復施工時,中央氣象局將原臺南測候的南側設計興建為南區氣象中心。

建築結構

臺南測候所外觀以中央圓塔最顯著,俗稱胡椒管。建築上為同心圓平面,以中央風力塔為中心,外環繞磚造一層樓正十八角形平面,除東西向走道外,區分為六室。中央風力塔上放置觀測儀器;下方則有預報室、值班室、地震儀室等。戰爭末期損壞的辦公廳舍經過整修後,1947年恢復地面觀測。1978年完成新建辦公廳舍,主要辦公都遷移至新廳舍,而此時曾經有會商是否拆除舊有廳舍,後因有人反對拆除有歷史意義之測候所建築,所以除了將受損加以維修外,並未有大規模之整修。原來外觀是灰泥改為紅磚磚面,瓦片則改鬼瓦,附壁柱下緣變成石造基座,柱腳及外環牆亦以石材連接,呈現「十八邊形」。

地 址

臺南市中西區公園路21號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五及每月第三個星期六

導覽時間

早上10點及下午3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