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葉所在地
(圖片來源:Google地圖) (圖片來源:搶救小組攝影組)
而鄉名「芬園」的原來,即是因為種植菸草的關係。
清朝年間,已經有人在此地種植菸草〈閩語稱菸為芬或薰〉,故稱「芬園」,初作「芬園新莊」。但當時所種植菸草,可能並非一般人常抽香菸的菸草,而是鴉片煙,也就是罌粟〈或稱阿芙蓉或合敷融〉。
芬園鄉在早期台中市的大里區與烏日區,南投縣的南投市與草屯鎮的開發上,扮演極其重要的角色。漢人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間,由彰化市沿八卦山麓前進到快官里、舊社村與同安村,然後分三路往草屯鎮、南投市與烏日區,芬園鄉便是在這一段時間沿著貓羅溪兩邊逐漸發展熱絡起來的。
(圖片來源:搶救小組攝影組)
臺灣光復後,台中的開發、彰化的蕭條,甚至中投公路與國道3號的闢建,使芬園鄉昔時的官道地位不再那麼重要。加上原本以農業為主的生產方式,在大力推行機械化之下,人口逐漸外流,自民國70年以後,人口逐漸出現負成長的情形。
目前的發展農業部份而言:芬園鄉有耕地2,366公頃,高度在海拔80–150公尺,適作兩期水稻田 940 公頃,平均每期生產 5,698,404 公斤。芬園鄉主要盛產米粉、荔枝、鳳梨,號稱「芬園三寶」,因此,芬園鄉內有許多的荔枝園及果園。
工業部份,除了像楓坑米粉的食品業稍具規模外,其餘製造業如紡織、木竹製品、塑膠製品、金屬製品、運輸工具等都是零星的分布在鄉內各地。參考鄉公所的規畫資料,可知芬園鄉未來發展是以鞏固農業根本條件,吸引鄰近工業區就業人口,選擇此地為優良居住環境,到本地定居落戶,進而帶動本區域之商業活動。未來之發展以朝向本地產業與觀光相結合為最佳選擇。尤以台14號道路及台14號乙線道路為主要發展軸線,另八卦山風景區之縣139號道路,則為景觀軸線。
在此發展主軸及景觀主軸間之山坡地可做為休閒式觀光果園,楓坑村則成立楓坑米粉專業區,都市計畫區內則成立農產品產銷中心、果菜批發中心及大型購物中心,由上面所述,可見在地方政府規劃下未來地方發展是以農業並結合觀光為主,但是對於攸關芬園地名的菸業卻支字未提,可見菸業在發展與變遷中已被遺忘。
芬園鄉的地名是由於菸業得名,是過去主要的產業,然而到現今,我們所得知的芬園鄉菸業種植戶,僅存七戶,種植面積亦大幅降低。
我們所訪察的菸園主要範圍涵蓋了茄荖村、嘉興村,該地區菸農的菸葉種植面積逐年遞減,也顯現了這項產業的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