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大寮圳進水口

實察地點:大寮圳進水口(紀念碑)

地理座標:N22° 38′ 45.4”E120° 25′ 10.9”

2009/1/25 陳思妤
擷取自Google Earth(點圖放大)

 

實察現場

鄭老師正在講解電動制水門
(2009/1/1王建今老師攝)

大寮圳進水口接近台21線公路(磚仔窯至佛光山)的「曹公圳橋」橋下,東側五公尺處,設置一道電動閘門,這是「大寮圳」的第一座制水門,過去控制手的閘門都用手工、用圓盤來操作升降,而現在則是用電動。 

大寮圳竣工紀念碑正面
(2009/1/1向怡潔攝)

大寮鄉、林園鄉境內至高屏溪堤防的一千多公頃 農田,灌溉用水自此處導入。昭和八年(1933)為了灌溉大寮平原,所以將曹公圳的幹線開了水閘門往大寮平原,而之後為了紀念開鑿大寮圳,所以建造此座約一人身高的紀念碑,刻上「大寮圳竣工紀念碑」及動工、竣工日期、工程費等資訊,立於大樹鄉九曲村九曲路曹公圳號橋東側的曹公圳旁,石材為高屏溪卵石高130公分、寬80公分,陰刻碑文「曹公水利組合,大寮圳竣工記念碑,高雄州知事野口敏治」,下設水泥台座。

背面碑文上寫著:
「昭和七年一月十三日著手,昭和八年十月三十一日竣工,工事費金五十二万千二百五十圓也,灌溉面積一千八百五十餘甲步」

  

實察心得

經過大寮圳進水口紀念碑和附近區域的觀察,讓我們了解以前圳道的歷史、閘門改良的過程。以前的閘門都用手動,必須花許多人力才能開啟。但現在有了電動閘門,不僅省了人力的耗費,更節省了很多時間。雖然當時台灣為日本所統治,日本人對台灣也有許多不平等的對待,但他們對於台灣改善衛生環境、建造公共建設等也有相當的貢獻,我們仍要抱著一顆「感恩的心」,珍惜、善用水資源,我想這將會是報答前人的最好方式!

 撰文者:向怡潔、陳思妤

田野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