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題研究資訊
 二、研究計畫總攬
 三、研究計畫要素
 四、專題研究日誌
 五、小組成員簡介


 一、伊斯蘭文化傳播
 二、伊斯蘭創教先知
 三、天啟經典古蘭經
 四、宗教聖殿清真寺
 五、穆斯林一生課業


 一、穆斯林飲食文化
 二、阿拉伯民俗文學
 三、伊斯蘭節日節慶
 四、伊斯蘭藝術裝飾
 五、伊斯蘭音樂饗宴


 一、專訪馬孝棋教長
 二、伊斯蘭傳統家庭


 一、學生問卷解析
 

 四、宗教聖殿清真寺
   清真寺建築與功能 臺北清真大寺 臺北文化清真寺 龍岡清真寺
   臺中清真寺 台南清真寺 高雄清真寺

關於清真寺建築與功能,我們將以臺北清真寺為主要介紹內容。
臺北清真寺位於大安區新生南路二段六十二號,該建築創建於民國47年,為現存至今臺灣最早的回教建築,並於民國88年為臺北市政府明訂市定古蹟,
臺北清真寺的建築出自楊卓成建築師之設計,參照伊斯蘭建築之特色,建築內容包含下列各項,而這些建築要項也分別具有不同的宗教意義,詳述如下:

1.圓 頂:源自於羅馬建築的元素,大殿上的圓頂如天幕一般,象徵安拉的天堂,臺北清真寺禮拜大殿圓頂離地15公尺高,跨距也同樣為15公尺,中間不用樑支撐,非常壯觀。

2.凹 壁:指大殿西牆的中央部分,指引穆斯林禮拜朝向麥加方向的牆壁,因為麥加在臺灣的西方,所以臺灣清真寺的正向牆是西向,臺北清真寺的正向牆的中央,是一呈近半圓形狀的壁龕,凹壁的前方即為教長站立講經、領拜之地,它是清真寺內最聖潔之處,因而裝璜非常講究,四邊通常刻有《古蘭經》經文。

3.大 殿:是清真寺的主體建築,供穆斯林做禮拜的地方,禮拜殿內陳設簡樸,地面鋪以地毯,穆斯林進入大殿進行禮拜無座位的尊卑貴賤之分,臺北清真寺大殿左右兩側是大片落地窗,採用花磚和彩色玻璃,再加上圓頂的天窗,因此有非常良好的採光及通風環境。

4.宣講台:供阿訇或教長站立講經而設置。

5.喚拜樓:穆斯林每天有五次的禮拜時間,在早期會有宣禮員在喚拜樓上高聲唸「喚拜詞」,通知穆斯林要來禮拜,但由於伊斯蘭信仰在臺灣已經非社區型的信仰中心,因此也就無須對鄰里喚拜,不過臺北清真寺仍承襲這項禮俗,但改由一位穆斯林在大殿外的川堂念喚拜詞,而不是到喚拜樓,而今喚拜樓則成了一種清真寺特有的建築形式,臺北清真寺兩座喚拜塔高逾20公尺,有洋蔥頂和紅磚滾邊,圖案則是阿拉伯文字,外牆是加強磚造並敷以水泥斬石子仿石材作表面處理,加上幾何圖案的馬賽克裝飾,樸素而嚴謹,而新月形的金色裝飾,則象徵先知穆罕默德獲得天啟時的上弦月。

6.水 房:穆斯林禮拜前必須先做凈身,以水清潔部分的身體或全身,並在進行每一個動作時默念一定的內容禱詞,分為「小凈」和「大凈」,兩者各有不同的程序和要求。這是教法規定的必須履行的程序,否則不得參與禮拜。因此,水房是清真寺建築中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其用水必須是流水或凈水。

7.經學堂:為穆斯林教導與鑽研古蘭經的場所,具有普及教育等功能。


資料整理:臺北清真寺資料提供。
中國文化研究院網站http://hk.chiculture.net/
林芳吟(2003)。伊斯蘭:探訪先知的神秘國度。臺北:頑石創意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