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研究活動與課程:
在國小社會課程在六年級下學期學到關於多元文化的單元時,課本會簡單介紹伊斯蘭文化,如禮拜儀式、生活方式等,不過更多的部分是在探討文化間的衝突,這也使得大部分的臺灣學生,在既定的印象始終對於伊斯蘭文明有著不安全感,甚至不僅是不瞭解,更多的是曲解整個文明。
因此藉由本次的踏查活動,及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希望能夠提供臺灣的師生進一步瞭解穆斯林文化的機會,讓自詡為世界公民的我們,能夠有更寬闊的心胸,瞭解並尊重多元文化。
|
2 |
資訊科技與研究:
1.Office文書處理軟體:撰寫研究報告。
2.數位錄音筆:錄製專訪的內容。
3.數位相機:拍攝探查活動過程。
4.數位攝影機:錄製探查研究過程。
5.掃描器:掃瞄臺北城的舊照片。
6.網頁編輯軟體:製作成果網站。 |
3 |
研究大使發言人:
人真的要把握機會,當時我還在猶豫,因為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擔任這個重責大任,但是在開始做了訪問之後,我才發現:做這個專題研究,不是為了成績,也不是為了老師,而是為了讓更多人能夠瞭解穆斯林的生活與文化,讓這個社會不會因為誤解而產生衝突。
在台灣,穆斯林教徒也許不是很多,但出國後在你身邊的人都有可能是穆斯林,如果因為無知而冒犯他人,我想這是非常愚昧的。
相反的如果對於穆斯林的文化已有瞭解,這種時候也就可以有共同的話題,打破沉默多認識一個朋友,也可以再進一步深入瞭解別人的文化。
了解一個陌生的文化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你不妨也來試試看,找一個你不熟悉的文化,深入的了解,你也會有更多的朋友。
|
4 |
研究衝擊和驚奇:
新聞媒體或報章雜誌,所報導的訊息都是正確的嗎?我們有時會從媒體獲取一些對於伊斯蘭教方面比較負面的訊息,但有沒有想過,這些訊息是真的嗎?還是根本沒這回事呢?或是它有什麼特殊的原因,才會變成這樣呢?
「盡信書不如無書」參加網界博覽會,也是想利用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揭開穆斯林神祕的面紗,撇開世人對他們的刻板印象,找出他們真實的情形。當我們面對一件事情的時候,都必須追根究柢的探查它真實的那一面,而不要被表面的假象所蒙蔽。
在這一百多天的探查歷程,我們有太多的驚奇與發現,原來穆斯林的生活與文化如此的精彩,也讓我們深深的著迷。
最後要感謝爸媽的全力支持,允許我們花那麼多的時間在探查伊斯蘭文明,也感謝為我們詳盡解說的馬教長,當然最後還是要感謝帶領我們五個人參加這一次研究活動的劉翔鳳老師、曾國書老師、林江臺老師,當你們的學生實在是太幸福了!
|
5 |
參考文獻資料:
1.參考書籍:
斯圖爾特(1985)。早期伊斯蘭。臺北:紐約時代公司出版。
王建平譯(2003)。伊斯蘭。臺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林芳吟(2003)。伊斯蘭:探訪先知的神秘國度。臺北:頑石創意有限公司。
李昭勤編(2004)。穆罕默德與伊斯蘭教。臺北:星島出版有限公司。
賈福康(2005)。臺灣回教史。臺北:伊斯蘭文化服務社。
吳妍蓉譯(2006)。宗教百科全書。臺北:貓頭鷹出版社。
李中文譯(2005)。神秘古蘭經。臺北: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李尚霖譯(2004)。伊斯蘭的世界地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參考網站:
臺北清真寺網站
http://www.taipeimosque.org.tw/mosque/pages.ch/home.ch.html
中國文化研究院網站
http://hk.chiculture.net/
內政部民政司網站
http://www.moi.gov.tw/dca/religion01_06.asp
維基百科網站
http://zh.wikipedia.org/
伊斯蘭∼人類的指引網站
http://www.geocities.com/Tokyo/Lights/6885/
|
6 |
研究貢獻進度表:
參與人員 |
工作項目 |
百分比 |
學
生 |
莊佳蓉
黃建勳
陳兆榮
詹舒涵
趙柔雅
|
1.網路、圖書館蒐集資料
2.編寫訪談綱
3.網頁製作
4.採訪受訪對象
5.記錄訪談內容
6.撰寫書面資料
7.撰寫心得報告
8.填寫進度報告
9.感謝函製作
10.聯繫各單位受訪對象 |
70% |
老
師 |
劉翔鳳
林江臺
曾國書
|
1.擬定專題名稱與計畫
2.召開研究計畫會議
3.照相、攝影
4.指導學生資料分析
5.帶領學生前往參訪地點
6.網頁製作技術指導
7.影音多媒體處理
8.學生記錄、心得撰寫指導
9.協助資料搜整 |
3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