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計畫緣起
網站導覽表
細細說稻米
花東尋好米
米食大賞
農具教學區
田野藝廊
學習單
小當家菜單
掌廚小當家
義工心得
小當家秘笈

 

二十四節氣稻米三兄弟稻米的一生稻米收割米質品管稻穀碾製食米種類米的推手

 蓬萊米、在來米的典故

文 陳昭蓉  2003.1.23

      目前在台灣的稻米品種非常的多,由米質的特性可概分成糯稻、秈稻及粳稻三類。在日據時代以前,台灣米只有秈稻品種,日本人來到台灣之後,便把台灣原產的秈米稱為「在來米」,也就是「本地米」的意思。由於日本境內多火山,可耕地面積非常的少,稻米產量一向嚴重不足,在當時,為了供應日本國內米食的需要,每年都會由台灣大量進口稻米。但日本人比較習慣吃較黏軟的粳米,對於台灣所產的「在來米」不太適應,所以便引進日本品種(粳米)在台灣栽培,直到民國15年才在台灣栽植成功,在當時為了與日本產的粳米有所區別,因此,特別將在台灣所產的日本種米(粳米)取名為「蓬萊米」,也就是「來自蓬萊仙島的米」的意思。但今天我們所吃的粳米,大多數都是台灣自行育種的「本地米」,意義上來說,都可算是於「在來米」。所以所謂的「在來米」,其實已經不再是「秈米」的代名詞,而「蓬萊米」也不能代表「粳米」了。所以「在來米」、「蓬萊米」只能算是在日據時代的專有名詞,為了避免混淆,應該是恢復「秈、粳」的稱呼較適當。

 

參考資料:行政院農委會-稻米品質資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