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istorical Building of Changhua County 最佳瀏覽環境:google chrome   我們的影片! 我們的影片
歷史見證

 

 

 

昭和14年溪湖公學校師生北部旅遊,於總督府前留影。 相片來源:施榮懋先生提供

 

學  制

日治時期,國民學校的學制和現今不同;那個時候,一年內分為三個學期,並沒有寒暑假,畢業典禮大約在三月底舉行,四月一日開學,並設有高等科一班,修業二年。台灣光復後,一年改為兩個學期。
 
 

服裝方面

日治時期秋季時,女生的制服是頭戴白帽,身穿白上衣再套上卡其色的背心連身裙,腳穿白色鞋子;男生則是卡其色的上衣,加五分褲的穿著。冬季服裝以黑色為主,男生穿著以戴黑帽、黑上衣、黑褲子、黑鞋;夏季服裝以白色短袖上衣,卡其短褲。男生帽子上和衣服的鈕扣上都烙印上溪湖國小的校徽。

台灣光復後,一年改為兩個學期;夏季服裝,男生是白上衣、藍短褲;女生則是白上衣、藍裙子;冬天服裝男生是長袖卡其色上衣、卡其色長褲、藍外套;女生則是長袖卡其色上衣、藍長褲、藍外套。隨著經濟的起飛,多元文化的刺激下,制服也走出傳統的包袱,於蔡榮身校長任內做了一次大改變,委請設計師重新設計,男學生的夏季服裝改為灰色的短上衣、短褲,女學生則改為綠領短上衣、綠短裙;男女生的冬天制服皆設計為長袖藍色條紋襯衫、藍長褲搭配藍色的西裝外套,彷彿是一群小淑女、小紳士天真活潑在校園中學習活動。

 

   
女生班畢業合照,制服為頭戴白帽,身穿白上衣再套上卡其色的背心連身裙,腳穿白色鞋子。 畫面中間胸前別有徽章者為校長笠野岸松。 (相片來源:施榮懋先生提供)
日治時期因為男女分班,男生畢業照時穿著卡其色制服、短褲,頭戴海軍帽。
畫面中間長者為校長笠野岸松。 (相片來源:施榮懋先生提供)
   
 

校外教學活動

在日治時期學生也有畢業旅行,畢業旅行都會去三個地方;一個是當時的總督府(今總統府),一個是當時的台灣神社,已改建為現在的圓山大飯店,最後一個就是台北的植物園,現在的228公園。日據時代那時候沒有戰爭,那時候會念公學校的也是家庭環境較好的孩子。

 

   
北部旅遊國小部桐組學生於台灣神社鳥居前留影。時為秋天,男生穿卡其色的上衣,加五分褲的穿著,女生身穿白上衣再套上卡其色的背心連身裙;中為渡邊正彌先生 ,左為窪中司先生,右為楊慶川先生。(攝於民30年,昭和十六年) (相片來源:施榮懋先生提供)

昭和14年溪湖公學校師生北部旅遊,於總督府前留影。
(相片來源:施榮懋先生提供)

國小部松組學生至員林百果山神社旅行 。校外教學旅遊多以神社為主要參觀地方,現員林百果山原是一個神社,學校的校外參觀常去那裡。 (相片來源:施榮懋先生提供)
溪湖國小學生到台北芝山岩神社參觀,時為冬天(攝於民27年11月20日,昭和十三年)(相片來源:施榮懋先生提供)
   
 

班級命名

日治時代,溪湖國小的學生數就很多,為區分班別,學校當時便以植物名稱為班級命名,當時採男女分班,男生班級以樹木的名稱命名,如:檜組、松組、榕組;而女生班級則以水果或花的名稱命名,如:桃組、櫻組;光復後,本校才改為甲、乙、丙、丁…等命名。


日治時期學生活動也很多元,運動會時會有投籠球活動,就是分組比賽,用小球打大球,先把籠球打開的隊伍就勝利,籠球打開裡面會有東西跑出來。七夕時候會在各班級前面插竹子,讓學生繫紙條許願;遊藝會時,學生會打扮成各行各業的人士,上台表演;平時學校也有豬舍及農場,學生可以實際參與有生產力的活動;二次大戰期間,常常會有飛機空襲,因為害怕木造的教室著火,因此學生會實施防災防火演練。

   
昭和17年的運動會,當時的投籠球比賽。昭和十七年運動會投籠球比賽,右邊為特 製的竹籠球,內裝鴿子、糖果或文具用品,學生用沙包投擲,球籠張開,鴿子飛 走或糖果、紙片掉下來。
左上圖為日治時期學生於校內寫生,右下圖為禮堂南方的實習農場。在日治時代的溪湖國小,在課程中還安排農事課程,在禮堂南邊,原有一大片竹林及農地,校園內也有豬舍、雞場,上課安排學生實 際去從事耕種,養雞、養豬…等。楊禎祥先生為農業指導老師。
日治時代非常重視慶典活動,種類也繁多。三月三日女兒節及五月五日男兒節的慶典是以鯉魚旗為主,男兒節時掛藍色鯉魚旗,女兒節時則掛紅色鯉魚旗。七月七日(七夕)時,擷取一枝竹子,綁在各班教室前,並在竹子上繫上許願條,當時學生仍穿夏季服裝,白色短袖上衣,卡其短褲。(攝於民30~32年) (相片來源:施榮懋先生提供)
光復後,學生在操場拿著鋤頭,整理校園。
民國41年,光復初期,為防範中共的空襲,所以時常舉行防空、防火、救災演習,直至近年來,逐漸減少。學校會讓學生用竹梯,學生用接力抬水桶爬上屋頂進行防火、救災演習。(相片來源:施榮懋先生提供)
日治時期學生打扮成各行各業的人,參加遊藝會。(攝於民32年,昭和十八年)
光復後,國慶日是最大的慶典活動,在國慶日當天,溪湖鎮內的國中小機關團體都到溪湖國小集合升旗,舉行慶祝大會,會後在樂隊及校長的帶領下,在溪湖市街遊行,以示慶祝。
光復後,溪湖國小每逢雙十國慶典禮時,都有盛大的慶祝活動,溪湖國小校門口布置的美輪美奐, 甚至用卡車載運布置好的雙十標誌,後面跟著參加慶典的機關團體人員走路遊街慶祝國家的生日。
   
 

民族幼苗的園丁

溪湖國小自民國前九年成立,原先的教師全都是日本籍教師,而在當時的日本,教師是一種文官的身份,就任時會配發一把配劍,平時並不會攜帶,惟有較正式的場合時才會配掛著,以示身份。日本男教師的穿著較正式,冬季時黑衣、黑褲、黑帽加黑鞋,而夏季時則是白衣、白褲加白鞋,而以白布蓋在黑帽上。到了日治時代的末期,台籍人士也可以經由考試獲取教師的身份,只是沒有配劍,和日籍教師不同。

在日治時代,教師頗具威嚴,處罰時毫不留情,戒尺、棍棒、巴掌都可以是處罰學生的工具,在楊潮熙老師的訪談中曾經提到,日本老師會柔道,遇到不乖、調皮的學生,還會被老師處以過肩摔以示懲戒,可見當時的嚴格日式教育。但在教師嚴格的管教下,學生們無不乖乖聽話,循規蹈矩,用心上課;一些曾受日本教育的長輩們,提到日本老師,一定會提到日本教師的嚴厲管教,但也對老師出自關心的體罰銘記在心。

光復後,由於日籍教師的離開,大量的初任教師到來,加上制度的替換,教育略顯混亂,所幸在國內教育大方針擬定後,校內教職員工努力付出之下,校務很快地蒸蒸日上,當時的教師大都多才多藝,給了學生多元的學習,在校內成立鼓樂隊、直笛隊、各類球隊……等。近年來,校內教師教育程度普遍提高,年輕有衝勁的教師逐漸加入,在資深教師的帶領下,共同打造溪湖國小美好前程。


   

日本教師於校園內合影(攝於民21年,昭和七年)。

日本教師於教室前拍攝合影,因較正式,所以攜帶配劍(攝於民國25年,昭和十一年)

大正15年2月畢業生合影,日籍老師穿軍服手持配劍。當時學生制服尚未有統一穿著,女學生 還穿著著清朝服飾,女老師則穿著和服。〈施榮懋先生提供〉
昭和十三年溪湖公學校高等科合影。穿西裝者為當時的溪湖街長楊本先生。
辜金棗老師帶領學生於禮堂前慶祝日本新年(攝於民國30年 )
〈施榮懋先生提供〉
民國19年,日治時代的幼稚園畢業學生們。
日治時代學生們齊聚在禮堂上音樂課。
日本老師上課情形,牆上還懸掛著日本天皇相片。當時舊中廊懸掛著天皇的相片, 學生一早到校必先向天皇相片敬禮,才可進教室。
民國80年紅磚教室拆除改建時期,因為沒有足夠的教室可以上課,許多老師都把學生帶到戶外上課。圖中上課的老師為已退休鄭老師。
民國70年紅磚屋教室尚未拆除,徐金木老師在課堂中上課的情形,教室內還貼有合作的標語。
上圖為楊潮熙老師於校園內指導鼓樂隊。(攝於民國41年)
民國43年第三任校長葉水枝校長、教導楊清波主任、老師楊寬宏先生與學生合照於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