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istorical Building of Changhua County 最佳瀏覽環境:google chrome   我們的影片! 我們的影片

校門的歷史

校門位置:彰化縣溪湖鎮光華里二溪路一段35號

建造時間:民國二十年(1931)興建完成

建造設計:台灣總督府總督官房之營繕課

昭和13年民國27年的溪湖公學校大門。(相片來源:施榮懋先生提供)
 
溪湖國小於明治36年(1903年)申請設立學校,校名為「溪湖公學校」,直到民國十七年四月一日遷移至現址後,邀請同為台灣大學、台中師範學院等設計校門的台灣總督府總督官房之營繕課為溪湖國小設計校門。民國十九年四月一日在板本喜章校長任內設計完成,開始動工建造,民國二十年五月(西元1931年),那墨綠色的石柱,搭配鍛鐵鑄造而成的門扉,正式豎立於溪湖國小前,令人感到莊嚴大方,當時校門兩旁的圍牆也同時完成。在台灣二次大戰末期,日本因戰事吃緊,物資短缺,便在台灣島內徵收物資,學校為響應政策,於民國三十年七月十五日,將校門的鐵鑄部分拆下捐出。從那開始,以後畢業生紀念冊上的相片,就是那幅窘態的樣子;民國三十三年的相片中可以看出相片上的人物為當時學校校長福田研二先生(他也是本校日治時代最後一任校長);左邊懸掛溪湖國小校旗(當時校名為中溪湖國民學校)。台灣光復後,學校曾二度重新打造鐵門,惟將方矩形的形狀改為尖形;而後每逢重大節日或校慶,校門總是布置的美侖美奐,花團錦簇;為了方便吊掛字卡或布置,所以在石柱上架設竹竿,之後又改為半圓形鐵柱,乃呈現當時的模樣,此時期大約是民國60年間。 二OO二年四月,經文建會專家鑑定,將溪湖國小校門列為歷史建築。同年開始整建校門,校門終於恢復到了西元1931年的真正樣貌。
 
 
日昭和年間5年~日昭和年間6年 (西元1930年4月~西元1931年5月)
(民國19年~民國20年)興建完成,成為當時台中州最高的公學校校門。
(相片來源:施榮懋先生提供)
 

民國30年,因為二次大戰時,日本戰力吃緊,台灣總督府下令百姓家裡的重金屬要上繳,大門上的鐵柱鐵門以「獻納」的名目拆除,將鋼鐵原料投入戰事,因此公學校從此有柱無門。民國33年的這幅紀念冊上的照片,印證了沒有校門的窘態,右上方的人像是日治時期最後一任校長福田研二先生。
(相片來源:施榮懋先生提供)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戰敗。在《開羅宣言》中要求將臺灣、澎湖、滿州歸還中華民國。

 
民國41年慶祝五十周年校慶,校門仍然有柱無門,校門柱上架設竹竿,呈現三角形模樣,方便懸掛字卡及布置,每逢節日或國慶日,都布置得花團錦簇美輪美奐。
民國41年,當年校門有柱無門,因二次世界大戰物資缺乏,校門口及馬路都沒有路燈,門柱部分被漆成白色,是為了晚上比較容易被看見,門柱不至於被車子撞到,有警示作用。
(相片來源:施榮懋先生提供)
 
民國45~48年間,溪湖國小的校門馬路才有了柏油路面,之前都是泥土路。
 
民國57年,溪湖國民學校正式命名為「彰化縣立溪湖國民小學」。溪湖國小終於有了新建的校門了,當時重建的校門和日治時期的校門不一樣,有著彎曲的曲線,感覺上較為華麗,卻失去穩重威武的氣勢。畢業紀念冊上的相片右為陳百年校長,左為李溪教導。當時的校旗上印著校徽,並還留有溪湖國民學校字樣,所以此相片為改名之前的紀念照。
(相片來源:施榮懋先生提供)
 
民國64年,溪湖國小慶祝七十三周年校慶運動會,當時校門已經加上了半圓形的鐵柱,並有梅花形狀的標語,並懸掛上國旗。
 
民國70年,學校校門仍舊是沿用重建後的鐵門樣式,只是重新粉刷上漆。
 
民國91年百週年校慶時的校門,當時張燈結綵喜氣洋洋。同時在校慶前的4月10日彰化縣政府文化資產局宣布溪湖國小校門及禮堂列為歷史建築。
(相片來源:施榮懋先生提供)
   

民國91年4月,溪湖國小校門及禮堂被認定為歷史建築時,文化局及多位專家學者共同會勘,委託陳柏年建築師整修監造,也邀請數位文史工作者和退休老師與耆老共公同參與,將校門與禮堂回復到初建時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