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Historical Building of Changhua County 最佳瀏覽環境:google chrome   我們的影片! 我們的影片

溪望幸湖小隊整理統計資料

 

問卷調查分析

這份問卷的抽樣是配合「溪」望幸「湖」小隊在校內進行「 百年風華憶今昔」研究內容介紹時的學生為抽樣對象,有效問卷數是124份。
 

問卷說明

依據本次研究的主題,特別製作了研究主題的相關簡報檔,由網博隊員利用學校課程的彈性時間到班級去進行研究主題的介紹及分享,並製作問卷進行前後測,以作為隊員在研究及介紹時修正的方向,以期達到最有效的研究主題分享效果。

從問卷中得知,雖然施測對象是學校內的學生,但知道學校內有兩處歷史建築的學生僅占19%,可見學生雖然知道學校的歷史悠久,但也只侷限在表面的數字,並未能深入瞭解真正歷史文化內涵。經由解說分享後,已高達92%的學生清楚知道學校的歷史建築是禮堂和校門。

因為網博的投入和研究,也讓我們萌生了整理校史室的強烈動機,深覺很多的文化得以保存或遺失正是因為人的因素的介入,網博的隊員們此時此刻化身為文化保存的小尖兵,希望能透過我們小小的力量為學校的文史留下更多可供人參酌的資料。
 
 

統計圖表說明

 後測題目分析如下:
第一題「學校創立的時間是什麼時候?」
  前測答對的比例數占26%,經由解說分享後,後測有93%的學生答對。雖然大家口口聲聲說百年老校,也大都僅限於百餘年,嫌少有人清楚的知道學校的真正歷史,可見得在地的歷史文物在地化是多麼重要。
第三題「你覺得學校內最古老的建築物是什麼?」
  前測答對的比例數占40%,足見學生對校內最古老建築的認知還算熟稔。後測答對的比例是94%,還是有些學生對校內最古老的建築不清楚,可以再利用時機和全校師生分享。
第五題「學校的禮堂和校門什麼時候列為歷史建築?」
  前測答對的比例占19%,可見學生對學校歷史建築的認同並不清楚。後測答對的比例是92%,還是有部份學生對禮堂和校門何時列入歷史建築不清楚,可以再利用時機和全校師生分享。
第六題「學校禮堂為什麼要蓋大面積的窗戶?」
  前測答對的比例占52%,足見學生對禮堂的採光、通風應有很深的認同。後測答對的比例是95%,可見禮堂的建築格局帶給學生的感受就是以採光、通風為訴求。
第七題「在目前已經保留下來的日式禮堂中,我們學校禮堂的跨距是最長?」
  前測答對的比例占44%,雖然答對比例占44%,但據學生的說法是”猜對的”,雖然學生猜測的結果,不過這個最長的跨距也留給學生一個難得的驕傲。
第十題「學校禮堂的屋架採用芬式桁架的目的是為何?」
  這題出題的想法來自於對洪校長的訪談中所得到靈感,訪談中,洪校長曾特別讓我們猜猜看禮堂屋頂桁架的用途,大家一致認為這是一題很有意義的認識,所以師生一同命題時才會將這題入題,回想起來還滿有趣的。此題前測答對的比例占29%,足見學生對此題的陌生。後測答對比例占79%,可見學生對這桁架的作用仍然不甚清楚,需再利用時間分享給全校師生知曉。
第十二題「學校的禮堂和校門最近一次整修是民國幾年?」
  前測答對的比例占28%,足見小朋友對此二處修建的年代背景不清楚。後測答對比例占84%,可見有再介紹的必要。
第十三題「學校的鐵門曾經被拆掉拿去做什麼?」
  前測答對的比例占10%,這題對學生而言其實很具故事性,沒有親身經歷過二次大戰物資缺乏的年代是很難去想像為何一個學校的鐡門會被拆走?在後方一切物資是作為支援前線需求的前提下,我們的校門就因為這樣一個作戰槍丸(鐵丸)的製作需求,硬生生被拆下拿到前線熔鑄成彈丸去了,這個饒富趣味的故事在後測答對的比例上果然有顯著的效果,答對的比例是97%。
第十五題「學校的校門共有幾根柱子?」
  前測答對的比例居然只占12%,令人不可思議的低,學生們不曉得在這條康莊大道上來來回回走過幾次,連校門的門柱幾根都不太清楚,令人匪夷所思。隊員們在分享時,我們請隊員一定要特別向師生重點介紹,才使得後測答對的比例扳回一成,高達94%,這也是一個有趣的過程。

 

統計圖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