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歷史

淡水的地名

淡水原住民

西班牙淡水

荷鄭的時期

台灣的大門

滬尾是老街

黃金的時代

馬偕與戰爭

日治的時代

今天的淡水

 
 

        淡水雖有堅強的防禦,但是卻因為清朝政府腐敗無能,造成甲午戰爭失利,而將台灣割讓給日本,西元18956月,日本軍艦就開進淡水了。

       此刻,淡水遭遇一件不幸的事,就是港口的深度愈來愈淺,大輪船漸漸不易進來,因為淡水河上游一直沒有做水土保持的工作,導致下游泥沙淤積日益嚴重,再加上日本人來了之後,一直想辦法排斥 外國商人,大家生意就愈做愈差,一天不如一天了。不久,淡水港的地位就被基隆港所取代,因為基隆港水比較深,而且距離日本比較近,所以日本政府一直加強這個港口的建設。

        到後來,雖然還有載木材和石油的輪船,以及大陸來的大帆船會開進淡水,但是景況一年不如一年,淡水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不過,淡水卻在日本的建設下走向現代化,淡水到台北的鐵路、公路相繼完工,也建了台灣第一座自來水廠,第一座高爾夫球場;此外郵局、電信局、國小、公家機構、圖書館、運動場、海水浴場、民眾俱樂部都陸續成立。而馬偕博士的後代所興辦的淡水中學,在日據時代非常著名,它就是李登輝總統的母校-淡江中學。

        日本政府在淡水不只注重衛生、強化治安,而且做好都市計劃,在距今六十年前完成了淡水中正路的老街建設。可惜這條著名的街道,因道路拓寬而拆除,我們再也看不到了

    到了日本時代,淡水渡過了黃金歲月,但卻因河道日漸淤淺、大型船舶出入不便,加上日人佔領台灣後,大力建設基隆港,加上台北、基隆間鐵路之便,終而取代淡水,雖日人時加疏濬,強化港埠設施,也有重新築港的計劃,但終究無法挽回其命運,地位終於還是被基隆港所取代,漸漸地變為有名無實的國際港,除了大陸的戎克船會來此互市之外,僅剩木材業和石油業利用這沒落的港口繼續生存,淡水的經濟轉以附近腹地的農漁業為主,但日本政府帶來的強勢公共建設以及行政效率,不僅讓淡水港一息尚存,也讓它成為附近鄉鎮的行政及文化中心。

  

日治時代淡水初期(淡水古蹟歷史)

再見淡水最後的輪船(淡江中學校史)

1930年代淡水中正路(淡水古蹟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