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是山城河港,今天的淡水鎮內、昔日的滬尾莊,是由大屯山山麓自西而東、一路伸展而下淡水河岸,形成山水錯落的五座山崙之形勢,此即近年來學術界所稱的「五虎崗」,為淡水最主要聚落。大屯山系的面天 山、向天山至虎頭山(397.2公尺)後,分為五條支脈,由北到南排列。
第一崗:昔稱「烏啾埔」,一直為軍防要地,滬尾砲台即建於此。
第二崗:砲台埔」是今日紅毛城,真理大學,,淡江中學和文化國所在地,因瀕海處是海關所在,前清時代建有「砲台」而稱「砲台埔」,此山頭以洋樓,學校林立聞名,也是台灣與外來文化接軌的地方。
第三崗:昔稱「大田寮」「牛埔仔」,是今日淡水國小,水碓、重建街、清水街、紅樓所在,瀕河處是中正路是三百年來漢人的主要活動區,老街、寺廟林立。
第四崗:淡江大學校區山崗,淡水八景:『黌岡遠眺』就是由此崗瞭望淡水的觀音山與淡水河。
第五崗:「鼻仔頭」,即今日第一公墓、鼻頭街、嘉士倉庫和水上機場之所在。
       由上空觀看淡水地形山與谷的交錯,淡水漢人最早發展的地區以福佑宮沿河地區為主,整個淡水發展史以福佑宮為中心,福佑宮以東重建街、清水街、紅樓、白樓、龍山寺、鄞山寺等為漢人居住的地方,後來洋人到淡水就以福佑宮以西發展偕醫館、禮拜堂、淡江中學、牛津學堂、馬偕故居、領事館等。
        要了解淡水就必須以福佑宮為中心,向外畫出一個直徑約一公里的大圓,在此大圓內幾乎包含整個淡水的發展歷史、文化、古蹟建築,作為淡水深度旅遊的範圍。

 
請點圖放大

淡水漁人碼頭

滬尾砲台(烏秋埔)

淡水小白宮附近(砲台埔)

淡水舊碼頭附近

淡水鎮全景

淡水鎮捷運站附近(鼻頭村)

淡水鎮市區全景

紅樹林保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