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之淡水鎮,北鄰三芝鄉,南以關渡和台北相接,西瀕台灣海峽,與八里僅一水之隔,東西長11.138公里,總面積70.6583平方公里,民國96年總人口數十三萬三千餘人。境內除淡水河口狹小平原外,大屯山陵被覆本鎮泰半,形成山城河港,河光山水、風景秀麗,自古為台灣八景之一,昔日並有「東方威尼斯」之稱。
淡水舊名滬尾,「淡水」是明末以降,來往中國與台灣之間的閩南人,對台灣北部的總稱。淡水,是北台灣最早開發的港口,由於位處台北盆地淡水河系出口,成了北部台灣的大門,自古為歷史風潮的重心,在台灣四百年的歷史文化中佔有特殊之地位,就是到今日淡水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寺廟洋樓古蹟,以及不變的河光山色,仍使淡水依舊是台北最迷人的城鎮,一直是民眾采風、尋古和休閒活動的好去處。
|
|
日治時代的稅務總司(圖片淡水古蹟歷史) |
|
北台灣最早開發的港口(圖片淡水古蹟歷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