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緣起
二.話當年
三.市場繪本
四.故事花絮 五.心得分享
 




肉攤 菜攤 南北貨 糖果 水果 切仔麵 衣服 五金行 醬菜

 

有研發能力的醬菜老闆

  醬菜老闆於民國六十四年開始賣醬菜,剛開始時只賣七、八種,到民國六十八年,老闆才決心好好研發醬菜。在還沒賣醬菜之前,老闆是在機械鐵工廠做事,但當兵回來後工廠老闆就不請他了,因為怕醬菜老闆功夫學太多,自己出去開工廠和他自己競爭。

剛開始賣醬菜最辛苦的地方是「自己沒有攤位」。別人都有固定的位置,醬菜不知道可以擺在哪裡,有時等東西都排好,剛剛有生意來的時候,別人卻說這是他的位置,醬菜老闆只好把所有要賣的東西收起來,再找地方擺,這是最辛苦的。記得第一天在大同南路賣被趕了,第二天換到蘆洲以前的聯邦社區,第三天也是在蘆洲,第四天忘記了,第五天在現在的位置旁邊一點,民國六十四以後才固定在現在的位置。

  醬菜老闆清晨五點二十分出門,沒有時間在家吃稀飯配醬菜,所以老闆心情好時會喝酒配薑或花生。收攤時間不一定,要看生意好不好,一天工作大概十五個小時。星期六、星期日生意會比較好。來買醬菜的客人大約都是三、四十歲的人。

  一大早,商家就會把菜心送到家裡,醬家老闆的太太就開始整理,整理好後開始做產品,未完成的東西醬菜老闆回來繼續做,直到全部做好才可以休息。菜心醃一天就可以賣,但是蘿蔔要一天以上。最辛苦的是夏天炒花生,冬天炒很舒服,老闆堅持自己炒比較好吃,但是為了迎合客人不同的口味,也會拿一些現成的回來賣。老闆到現在都還在研發新口味,因為現在的年輕人口j味挑。

  有一個住在三重的老阿嬤,每次來幾乎每一種產品都買,大約買七、八斤,也曾一次買12斤,買回去後繼續醃,醃到菜心剩四分之一大小再送人。老闆覺得做醬菜比做生意快樂,尤其是醬菜忘記放鹽巴,客人買回去吃也沒有反應,當天還是賣完,這是最快樂的事,而如果東西都剩著,是因為忘記放鹽巴,這時就不快樂了。做生意很難講,有時候因為賣不夠,所以老闆會多準備一點,結果明天就剩下一大推了。老闆賣的花豆(大紅豆)要熬四小時以上,因為它沒有加「料」下去熬,顏色看起來比較(奧色),有點類似淺紅色近咖啡色,但是吃起來比較Q;而加料熬的只要半小時就爛了,顏色看起來比較新鮮。所以有一位常買醬菜的客人,搬到澎湖去住了,他只要回蘆洲,一定向醬菜老闆買菜心和大紅豆(花豆),因為他說醬菜老闆的紅豆跟別人就是不一樣。

醬菜老闆脾氣非常好,曾經有一個客人,老闆已經收攤了,他還請老闆拿花生給他試吃,吃完後還問老闆有沒有更好的,於是老闆又打開另一包給他試吃,吃完後那個客人問老闆一斤多少錢?老闆就把價錢告訴他,結果他又吃了一些,說「這花生有香有脆哦」,然後騎著車就走掉了。還有一次,一個阿婆買一罐豆腐乳一百元,她拿五百元給老闆,結果她說是拿兩千元給老闆,老闆跟她說我今天連一千元都還沒收到,後來她才想起,說「阿!我記錯了」。

老闆覺得做這一行最重要的是「品質」和「衛生」,他以前會抽煙,為了「衛生」,就把煙戒掉了。最大的成就,就是客人覺得東西很好吃,很有成就感。讓老闆最內疚的是,假日生意比較好,沒辦法陪家人。以前台灣很多小工廠都會跟老闆買產品,但是現在工廠都外移到大陸了,所以生意有一些影響。老闆覺得以前的客人比較會討價還價,現在的客人比較重視品質,只要品質好、衛生,價錢不會很在意。雖然物價慢慢在上漲,但是老闆的東西卻很少漲價。

做這一行很辛苦,老闆認為做這一行,第一要有場地,第二要夫妻一起做。如果夫妻沒辦法合作,是做不來的。老闆很厲害,不管你跟他買多少,好像他一抓都是剛剛好,原來老闆的秘訣是「不夠再補,多的話就送給他了」,多一點給人家沒有關係,再拿起來感覺很不好。為了產品的多元及成本,有幾樣產品老闆還是跟別人批貨,因為別人大量製作成本還是比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