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2年到1880年間,馬偕以露天教育方式,於路邊榕樹下、溪邊、海邊傳教,因感於創校之重要,便於光緒六年1880)返回加拿大渡假之際,於故鄉牛津郡募款美金6215元。馬偕博士返台後,擇定在淡水炮台
埔紅毛城東北邊興建此書院並由泥匠洪泉施做。「洪泉」或「洪泉司」,為淡水甚出名的泥水
匠,一般稱為「泉仔師」,其徒弟後來都是北部洋式建築的師傅。他由廈門購入磚瓦,親自繪圖設計並監工,此校於1882年落成,馬偕為了紀念故鄉人
的支援,乃以故鄉郡名來命名以示飲水思源之意。
牛津學堂事極有趣味的中西合壁建築,馬偕模仿四合院農宅而建,並以糯米、烏糖、石灰與砂相拌代替水泥建材使用清水磚與閩南瓦,皆由廈門運入,其中小紅磚外面刷以油漆,以防風雨,且其尺寸比本地稍扁而且長。三合土則是以蒸熟的糯米,加上石灰與糖漿搗製而成。
「理學堂大書院」,書院方位坐東朝西,東西長七十六呎,南北長一百一十六呎,建築為外人在臺灣施新式教育之開始,而且看似西方教堂,並具中國四合院色彩。
1882年7月21日,馬偕日記上寫著:「今晚8點30分,英國領 事胡拉特先生主持神學校(Oxford College)落成典禮…。」
9月14日的日記:「今天神學校(Oxford College)開學,嚴清華、陳火及我都曾講課給學生們聽。」
牛津學堂入口石作門楣亦刻有1882年字樣,標示了建築年代。
中西合璧建築
淡水知名泥水匠洪泉所建; 馬偕 博士親自選地,設計、督工。
四合院大厝,兩進兩護龍;西式圓拱形(雨披)的門窗和百葉窗。
正門前有傳統民居「凹壽」的前廊;而前檐卻有西式「女兒牆」的做法。
臺灣紅瓦斜屋頂;卻有西式氣窗─老虎窗。
冠有西式教堂的小帽尖 , 卻是中國尖塔的造型─為緩和當地民眾。 |
|
西方教堂與中國四合院色彩 |
|
門楣亦刻有1882年字樣 |
|
臺灣紅瓦斜屋頂西式氣窗─老虎窗 |
|
1893 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