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巡禮
古蹟定義
古蹟分類
古蹟法令
一級古蹟
二級古蹟
三級古蹟
縣定古蹟
歷史建築
遺珠之憾
 

 

1.鄞山寺

    鄞山寺是一座唯一保存完整的定光佛寺。本寺建於清道光2年(西元1822年),由閩西汀州永定縣金沙移民羅可斌、羅可榮兄弟捐獻廟地,張鳴崗等人募款集資,在滬尾建廟,恭迎家鄉的守護神「定光古佛」前來滬尾隆重奉祀。其歷史可從道光4年(1824年)「大德普渡」、「是登彼岸」,同治5年(1866年)「坐鎮海門」,等匾額窺知。 於咸豐八年(1858)重修,同治十二年(1873)復修。

  鄞山寺是台灣清領中期寺廟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一種傳統客家古建築最完善的代表作。鄞山寺目前仍保持一百七十多年前的原貌,燕尾式屋脊曲線向上飛揚,構成一組豐富的天際線景觀,脊上泥塑及剪黏精美可見。泥塑多為人物,剪黏則多為花草主題,豐富了屋脊之裝飾。

  鄞山寺格局平整,兩殿兩廊兩護龍,構成四合院式平面,圍出天井的空間,氣氛幽雅。柱子主要分佈在中央建築中,並分為三款,反映不同的尊卑等級。寺中的棟樑、屋架採用「二通三瓜」、「二通五瓜」、「疊斗」等手法,是台灣傳統建築常見的基本形式,結構簡明而不複雜,並且高度適中,便於觀察。較特殊一點是將主神定光古佛的事蹟融入雕塑中,處處顯示了工匠之巧手慧心。

以風水的角度來看,鄞山寺位處『蛤蟆穴(蝦蟆穴)』廟前的那口半月池是蛤蟆的嘴。蛤蟆的雙眼在是廟後的水井。

  在台灣現存的汀州會館只有兩座,除淡水的鄞山寺外,另一座位於彰化市火車站旁的定光古佛廟。

★定光古佛事略★

  定光古佛的來源有很多種說法,流傳最普遍的,是說他原來是唐末宋初的高僧,俗家姓鄭,泉州同安人。自幼出家,得道後在汀州地區傳法。曾經為地方除蛟患,在武平縣南巖隱居時,又收服了山中的猛虎和巨蟒,鄉民非常尊敬他,建庵供他居住。
  他在八十二歲時坐逝。多年以後,汀州城遭寇賊圍攻,相傳他顯靈退敵,使全城轉危為安。朝廷於是頒賜匾額,將他住過的庵寺命名為「定光院」,他也因而被尊為「定光佛」,成為閩西汀州的守護神。
  定光佛的信仰主要分佈在閩西的客家地區,其他地方就很少見。汀州移民渡海來台,定光佛之信仰也隨之傳來台灣。
  淡水鄞山寺中供奉泥塑的定光佛軟身神像,神態安詳莊嚴,栩栩如生。軟身神像的作法是以木料作出有關節的骨架,再敷上灰泥做成的。這尊神像據說是自福建武平縣巖前祖師廟中迎回的,十分珍貴。

廟前的那口半月池是蛤蟆的嘴
保持一百七十多年前的原貌
傳統客家古建築
鄞山寺碑文
蛤蟆的雙眼在是廟後的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