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名黑肢猴,為台灣特有種,本地區數量相當多。其頭圓,臉扁,額頭裸出,耳殼小,全身被厚軟毛。冬季背面毛色為暗石板色,夏季則呈橄欖綠色,腹面為濃灰白色,股間有明顯紅棕色硬皮,四肢下部及尾部末端為近黑色,雄猴體形較大且毛色較深。台灣獼猴為群居性動物,大部分活動在隆起帶狀珊瑚礁上,棲息於濃密的天然林內岩石裸露且臨近水源的岩壁上或在樹幹上游走,在惡劣天氣下則喜棲於岩壁石洞中。九月至次年二月為台灣獼猴之交配期尤以十一、十二月為高峰。猴群,中階級意識強烈,因階級高低表示交配機會的多寡,故個體間常會激烈打鬥來排出彼此間社會地位的尊卑。攝食與移動為高峰期中最主要之活動,其餘時段則以休息與社交活動為主。其食性隨季節而變,以植物性食物為大宗,包含果實、嫩葉、莖髓、花苞、樹皮等,主要以槭葉瓜樓、血桐、雀榕、稜果榕、山棕、毛西番蓮、山枇杷、馬纓丹、茄冬等為食,但動物性食物如昆蟲等也會取食。本地區每逢例假日擁入大量遊客,獼猴群出索食,造成食性逐漸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