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自然
與柴山共舞
專題簡報
柴山探訪
地形特色
動物奇觀
植物王國
景點駐足
左鄰右舍
登山步道
名勝尋訪
自然日誌
親親校樹
考考你吧
幕後製作
遨遊天際
 
兩 棲 類
●珍惜地球上的生物是你我共同的責任.........
  其他種類→
貝 類 哺乳類 爬蟲類 昆蟲類 鳥 類
 

兩棲類就是生活於兩種不同大環境的生物,必須生活在有水環境,但已能在陸地上生活。從整個脊椎動物演化的過程看來,兩棲類的出現是脊椎動物登陸的開始,牠們長出了四肢可以爬行及跳躍,長出肺而可以在空氣中呼吸,強而有力的舌頭有黏性且能黏捕食陸地上的昆蟲,有眼瞼可溼潤眼球。但是牠們還不能完全離水生活,最主要的是受限於呼吸。兩棲類的成體以肺、皮膚及口腔內膜呼吸。牠們雖然有肺,但功能很差,表皮為了能行氣體交換就必需薄且具許多能分泌黏液的腺體,以維持溼潤,若離開水中太久,很快的身體水分就會散失而死亡。兩棲類的無尾類,即青蛙與蟾蜍,其生活史中有蝌蚪的時期,蝌蚪是幼體水生時期,不具四肢,以鰓呼吸,會慢慢長出四肢,而變庇為成體,再登陸生活。青蛙最大的天敵是蛇,但體型小的蛙也會遭受蜘蛛、蜥蝪、甲蟲等動物捕食;蝌蚪的天敵則為水生肉食性的昆蟲。


澤蛙

俗稱田蛙。身體屬於中小型,吻端鈍圓,外鼻孔近吻端。身體外表粗糙,上面有許多短棒狀或瘤狀突起,無背側褶。雄的個體於喉部兩側具有兩個明顯的鳴囊,前肢粗短、無蹼。後肢較長,脛跗關節可達眼後,蹼發達。內蹠瘤為長橢圓形或短棒狀,外蹠瘤明顯,卵形,色淡,一般而言,指、趾端較鈍。一般外表頻色變化多端,為淡褐色、褐色、灰黑色,甚至綠色,常因棲憩環境而不同,形成一種良好的保護色。背中線的有無,則因個體而異。體背具有許多大小的黑褐色花紋。腹面淡黃色,腹側前方有一大形區域顏色很淡。前後肢上常有黑色橫紋。其分佈範圍極廣,到處可見,棲息於平地、中、低海拔山區的水田、溪畔、池塘或排水不良的低地。

 
小雨蛙

體小型,頭小腹大,近乎扁平三角形。吻端鈍尖,外鼻孔近乎吻端,鼓膜不明顯。背側褶明顯,斷斷續續。前肢細小,指瘦長,先端未膨大為吸盤,蹼極不發達。後肢趾細長,先端亦不膨大為吸盤,蹼膜短,儘基部具有。內蹠瘤較大,為橢圓形;外蹠瘤色淡,稍小,圓形。脛跗關節達眼眶中部或眼後緣。體背皮膚粗糙,有許多顆粒狀突起。外表有淡褐色、草黃色或深赤褐色,隨生活環境不同而發生變化,形成一種良好之保護色頭後部有黑褐倒三角形斑紋,兩底角延深到上眼瞼,由頂角作中線向後之黑色縱帶漸漸變寬至且門前方,在肩胛軟骨正後方,縱帶向左右橫出,末端為兩短棒狀突起。於腸骨末端處斜向鼠蹊部各分出一條黑帶,最後分成兩支斜入股部。前後肢背面有數條黑色橫帶。其分佈由平地至低海拔山區,棲息於草地、水邊的泥土洞穴、茅草叢、田園或茶園植物莖的基部及山溪邊潮濕的森林底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