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柴山共舞
專題簡報
柴山探訪
地形特色
動物奇觀
植物王國
景點駐足
左鄰右舍
登山步道
名勝尋訪
自然日誌
親親校樹
考考你吧
幕後製作
遨遊天際
 

      壽山,又名「埋金山」、「麒麟山」、「打狗山」、「打鼓山」、「鼓山」、「萬壽山」和「耶普山」。高雄原名打鼓或打狗,即因此而名。稱為埋金山,是因為明嘉靖四十二年〈西元一五六三年〉海盜林道乾佔據打狗山為山寨,受明朝都督俞大猷的追剿而敗逃,臨逃前埋金十八甕半〈攜籃〉於山中,故稱埋金山。麒麟山,真正的由來已不可考。有人說,清代打狗山有野生山羌與

獼猴均聽一隻麒麟的號令。日本裕仁太子來高巡視,以麒麟山為吉祥山,駐蹕於山中。後蔣中正總統也在西子灣興建行館。1863年,英國人W.A.PickeringC.M.G 來到打狗,擔任海關檢查員,由於住在麒麟山中,因此取個中文名字叫必麒麟,後來他寫了一本「老台灣」〈在福爾摩沙的探險〉,對當時的台灣有深刻的觀察,並對原住民給予高度的評價,是研究打狗地方史及台灣史的重要文獻。當時的外國人都稱麒麟山為猴山。

山路5

打鼓山,在當時時中國人來此開墾或貿易,船隻經過打狗山時,必須打鼓或鳴鑼,以向山神表示敬意,否則山神生氣,就會使船隻觸礁沈沒。因此漢人亦稱此山為「打鼓山」。此山縱貫於鼓山全區,是高雄市西面的自然屏障,屹立於本市西郊濱海之處,山勢向東傾斜二十五度,走向西南,經桃仔園、內惟,至哨船頭止,綿亙約十公里。此山是由一群淺海的珊瑚礁所組成的,在約十二萬年前浮出海平面,山上有海膽化石,是海底升為陸地的證據。

      壽山在開拓前期是平埔族馬卡道族〈Makatao〉之竹林社居處,竹林的番名為〈Takau〉,又譯打狗社或打鼓社,故名。《臺灣府志》載其命名原由:「其形如鼓,故名」,有牽強附會之疑。《鳳山縣志》云:「打鼓山,俗稱打狗山,原有番居焉。至林道乾屯邱此山,番逃,徙居於阿猴社。」打狗山海拔356公尺,主峰為大尖,在乾隆時期,海水仍淹至現今的龍泉寺前。《重修鳳山縣志》云:「打狗山,高峰插漢,高百餘丈,

山路5

袤20餘里,背障大海,樵棌所資,舊時水師營在焉。」《臺灣府志》:「嘉靖42年〈西元1563年〉海寇林道乾,進入臺灣,都督俞大猷追至,築營圍剿,道乾戰敗,艤舟打鼓山‥‥‥掠出士番殺之‥‥餘番走阿猴林社。」所以本區的區名和高雄的歷史關係最為密切。此山在歐人所繪製之地圖上稱Apehill, 此即為猴山之意,荷蘭時代,傳教士華倫泰因所著《荷蘭貿易誌》上所附地圖即稱為Ape Berg。清代也有壽山的記錄,清末唐贊袞的《台灣見聞錄》一書中的「打鼓山」條說:「進鹿耳門,先見此〈打鼓〉山,為營卒樵採所資。」由此看來,壽山在清代盛名早著。更早的明末遺儒沈光文,在《平灣序》中談到柴山:「打鼓澳能生三倍之財,曝海水為鹽,砍山材為炭。」可見壽山自鄭成功時代,就是薪材的著名產地。荷蘭人佔據台灣,曾在鼓山地區建立阻敵木柵,派六名荷蘭兵駐守。民國12年4月間,今之日皇之父裕仁,以東宮皇太子身分來臺遊歷,21、22兩夜住宿於打狗山中新建的貴賓館。東宮侍從長官入江為守民子爵,將太子泊所命名為「壽山館」。同月29日適為太子裕仁的誕辰,總督田健治郎為趨炎附勢,以太子登山紀念及寓「人山並壽」之意,改稱為「壽山」。民國57年「萬年立委」黃玉明提議為尊崇先總統 蔣公萬壽無疆,易名為萬壽山,以誌嵩壽之慶。嗣經議會決議於81年元旦恢復「壽山」之名。
      由於打鼓山曾在高雄的開發史中,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因此其山頂、山麓,以及附近地方殘留下了許多的古蹟。如雄鎮北門〈建於永曆卅五年,一六八一〉是明鄭鎮北門戶,列為三級古蹟。元亨寺〈建於乾隆八年,一七四三〉係經元大師自漳州來臺創建;龍泉寺〈建於乾隆九年,一七四四〉,係南部佛教聖地之一,亦為高僧經元大師所建。民國六十年在寺後山麓發現百萬年前天然鐘乳石所形成的石觀音,轟動全臺。英國領事館廢址〈同治六年,一八六七〉,列為二級古蹟,海關英藉清助理墓埤〈同治八年,一八六九〉,奉祀忠烈英靈的忠烈祠以及陳列於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旁的清代古砲等,都是騷人墨客憑弔遊覽的勝地。也由於壽山擁有大量的石灰岩,促使臺灣水泥在其東麓投資設廠,直接間接都增加了鼓山居民就業的機會;但由於水泥廠的大量採石,除了破壞山上美麗的景觀之外,炸石的爆音、泥灰的外溢飛揚,形成噪音和空氣汙染,對鼓山居民的健康,大有妨害,所以要求遷廠,已是鼓山區民的共同心聲。倖而今已停止生產,給區民帶來較乾淨的生活空間。

 

列印本頁
5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