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

高中:北一女畢業

大學:台灣大學化學系學士1977年

杜克大學生物化學博士學位1983年

 

經歷:

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1983-1984年

加州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1984-1988年

1988年-1994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1994-2003年任研究員

2003-2013年任特聘研究員

2013年2月起任分子生物研究所所長。

 

榮譽獎項:

2010 「發展中世界科學院」TWAS生物科學獎

2013 「發展中世界科學院」TWAS 院士

入選 「打造台灣諾貝爾獎級學者」的「學術攻頂研究計畫」

背包遊舒壓

自學生時期,鄭淑珍就是個喜愛四處旅遊的背包客,足跡踏遍美、德、捷、奧、瑞、義、法等國,但她過去最嚮往的地方就是空曠的大草原。面對繁重的研究工作,講究效率的她過著緊湊的生活,接近體驗大自然,就是她紓解科學研究壓力的不二法門。她曾到過歐美數個國家,更曾到北新疆旅行。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令她心曠神怡,是她繁重的科學研究壓力下,最佳舒壓方法。

 

鄭淑珍院士最喜歡北疆一望無際的大草原,無憂無慮純真自然的生活。對她來說,旅遊有助於研究工作,遇到瓶頸時,與其煩惱停滯,不如散心轉移注意力,擁有愉快的心情才能繼續前進。

 

研究工作繁重,回想起烏魯木齊以北的北新疆十六天之旅所見所聞,鄭淑珍顯得神采飛揚。她說:「大草原上的木屋、小朋友騎著馬、令人震懾的大河谷,美得就像油畫一樣。」一片荒涼大草原中,矗立著點點帳棚,她進入哈薩克人住的氈房,粉紅色的透明帷幕與桌巾,妝點得浪漫溫馨;遊牧民族熱情款待,遞上一杯香濃馬奶酒,鄭淑珍享受著濃濃的異國情調。

 

北新疆之旅體驗著與台灣截然不同的氣候與風景,讓鄭淑珍院士一償馳騁大草原的心願。她發願說:「下次要體驗南新疆的大沙漠!」

 

身為兩個孩子母親的鄭淑珍,凡事講求效率,認為時間管理非常重要,「週末買足一週的分量;離開實驗室一趟,一次辦完很多雜事,帳單更是全部自動轉帳」。

 

鄭淑珍認為,研究工作最有趣的地方,在於設計實驗解決問題,雖然最後的答案不一定會符合預期,但有時意外的發現反而令人無比興奮。她說:「科學充滿著驚喜!」她也提醒學子,如果有解答不出來的難題,不妨暫時放下問題,出去走一走、和同學討論,轉移一下注意力,保持開朗愉快的心情,對學習更有助益。

 

(陳玫婷整理)

 

2012.11.05自由時報

鄭淑珍

第29屆生命科學組院士

RNA剪接大師

 

勉勵青年學子的話:一個實驗,既然要做,就好好的做。任何事,要做得盡善盡美,腳踏實地是唯一的途徑。

                                                 ~鄭淑珍院士

學習歷程

鄭淑珍院士在大學階段和王瑜院士一樣都唸化學,但大四跟著羅銅壁院士做專題研究,接觸到生物化學領域覺得增加了生命的化學,更多采多姿,也讓她決定出國讀書,到國外見識,嘗試另一種不同的生活。

 

初生之犢不畏虎,鄭淑珍到了中國學生稀少的美國杜克大學念生化,希望有新的生活體驗,但第一年吃了不少苦頭。文化隔閡、語言障礙、課業的陌生、住宿困擾,熬過一年,搬出宿舍,進入實驗室開始論文,實驗室生活有苦有樂,充滿了學習的刺激與滿足,讓她確定了研究生涯。

啟蒙學者

影響最深遠的學者,除了羅銅壁院士啟迪,指導教授摩德理查是影響最深遠的人,這位卓越的生物化學家,專研核酸和蛋白的交互作用,用限制酶對去氧核醣核酸的辨認。

 

摩德理查的研究態度嚴謹,十分重視實驗,一個簡單的實驗曾讓鄭淑珍院士反覆做了三個月,結果才讓教授滿意,這樣嚴謹的研究態度,影響了院士日後的研究態度。

 

鄭淑珍專長RNA剪接反應機制,她解釋,身體蛋白質在製造成前會先做成RNA,去氧核醣核酸(DNA)合成RNA後,有許多多出來的序列要移除掉,這就是「剪接」。如果剪接失調,基因表現的量會不一樣,將影響到細胞長得好不好,甚或造成病變。

 

鄭淑珍院士在加州理工學院,進入艾柏森教授實驗室繼續博士後研究,艾柏森教授是核醣核酸剪接的研究始祖,無論實驗室內外,都有競爭對手,讓鄭淑珍院士知道如何與頂尖科學家一起競爭與合作。

信念永傳承

1988年回到台灣後,鄭淑珍在中研院分生所繼續從事核醣酸剪接研究。帶著累積多年的實力與經驗,秉持著謹慎踏實的原則,讓研究更上一層樓。同時她也不斷叮嚀學生:「要做就要好好的做」,傳承良好的研究習慣與信念。看見年輕學子們能落實行踐、學有所成,成為她最大的欣慰。

鄭淑珍舊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