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各異 相聚緣於興趣

  「寬念音樂人」是由五個生活背景全然不相關的「中古人」所組成,他們都不是科班出身,全是因為對歌唱有興趣。團員全是出生於一九五○至六○年代,主唱有兩人:陳秀利,是在教育界服務三十多年的退休教師,負責整理並製作每次表演的節目表、現場節目的播報、相片及錄影影片的整理上傳;吳美滿,是北區扶輪社前社長夫人,負責對外、對內的所有聯繫。電子琴手:楊美英,是教授英文的老師;電吉他手:黃孟稔,是個醫學美容、外科醫師;薩克斯風吹奏:黃茂章,是個企業家,是這個團體年紀最小的。

團名由來 源於團員的診所之名

  2011 年 四月二十三日第一次考上街頭藝人證照,陳 秀利老師說報名時才發現要填寫團名,因此她與吳美滿小姐當場靈機一動,就以黃孟稔醫師的「寬念」診所為命名,而「寬念」也是慈濟的語詞,取其「心寬念純」之意也頗有意義。

忙碌之餘 珍惜團練時光

  組成一個團體最困難的莫過於找出共同的空檔,團員們總是一一克服,大家排除萬難找出共同團練的時間,每個星期至少一次的團練,一點也不敢懈怠。目前是每週一練習卡拉OK,週四樂隊團練。 陳老師說最要感謝的是「老大」----黃孟稔醫師,他提供場地放樂器團練,團練時又常準備一堆東西給大家享用,每次要去表演時總是最忙碌的,他把一堆樂器搬上車,又要負責組裝樂器,回到家裡又把樂器放回原處,真是本團「勞」苦功高的「苦力」,「寬念音樂人」有了他的照顧和相挺,我們一定會更優秀,更長長久久。

展演舞台上 以歌聲撫慰人心

  考上證照至今,五個人本著「自娛娛人娛性情,點滴真愛送溫馨」的原則,除了固定在黃金愛河西岸(每個月最後一個星期六晚上 6--10點)的表演之外,也到過廟會,婚禮場合及各個觀光景點表演。除此之外,不定期到安養中心義演,帶給長輩們歡樂。當初這項義演是由陳老師所提議,源自於她想念已往生的母親,母親在往生前也住過安養中心,在那兒的長輩們其實沒有什麼娛樂,所以她才想要以音樂及歌聲來撫慰他們心靈上的空虛及舒緩身體上病痛,透過展演也可以填補她的思念之情。

聽眾以中高年齡層居多

  固定每個月最後一個周末晚上,在愛河畔「黃金愛河音樂咖啡廣場」由負責人陳國鑫先生提供的場地演出,唱的歌曲「跟團員的年齡差不多」,大多都是國、台語的老歌,偶爾穿插幾首日本歌,有時黃茂章先生也會以薩克斯風獨奏,聽眾以中高年齡層居多。陳老師說愛河西岸常有些中高年齡層的觀眾的來散步或騎腳車,所以他們就投其所好,而年輕人另有他們勁歌熱舞的娛樂天地。這團中古的樂團,就專心來娛樂一些中古的觀眾。在每次三個小時的表演裡,前半場以團員們規畫的演唱曲目為主,後半場則以卡拉OK接受現場觀眾上台高歌一曲,如果有觀眾唱得太「忘我」而「走音」,團員們也會即時的扮演「合音天使」,讓觀眾的演唱不至於太「不中聽」啦!

「粉絲」真情流露 感動團員

  樂團也有「粉絲」,一位經常坐輪椅來聽歌的老婆婆,每次一聽到「媽媽請妳也保重」,會用力支起雙手站起來,紅著眼眶從口袋裡掏出絲巾,不斷的揮舞,讓團員也跟著感動。陳老師說每次在黃金愛河的表演,越接近結束的時間,觀眾就越多,每次都是在依依不捨之下結束了近四個小時的表演,也許表演不盡完美,但隨著越來越多駐足停留聽歌的人,讓團員們知道:「寬念音樂人」真的是越來越進步,這也是支持他們想一直唱下去的動力之一。

「打賞」金全數捐出做公益

  團員們透過音樂的表演主要是自娛娛人,靠觀眾打賞每次最少在五百元以上,最多還曾經收過兩千多元。收入雖然不多,但他們分文不取,把所有收入 全部捐給慈善團體,這是「寬念音樂人」五個人的真心。陳老師說唱歌是他們的休閒生活,把打賞箱的錢捐出去,藉此做善事、做功德,其實是借花獻佛,他們出力,觀眾出錢,大家一起做功德,何樂而不為?

期待生力軍的加入

  在愛河畔表演至今,有不少醫師會來捧場,其中有位耳鼻喉科的楊醫師就是 「寬念音樂人」的忠實聽眾,他為了要參加這個團隊,已積極的去學習「鳥克麗麗」的彈奏,希望在今年考證照時可以上場表演,誠如楊醫師說的,能站上這個舞台上表演是一種自我突破,看到觀眾真心的掌聲及真情的駐足,那種成就感是金錢買不到的。

歌聲響起 觸動你我的內心深處

期盼「寬念音樂人」

繼續將歡樂帶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