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喜歡老東西的人們為著傳統產業的凋零憂心沖沖,傳統產業之美與內涵就在於其長久以來與當地人們的生活方式、喜怒哀樂有了緊密的連結,傳統產業活動和人們之間的熱絡往來密密交織成地方鄉土的浮世繪,兩者早已不可分割,「人情味」則是最難捨棄的部分。

楔子

  在文化中心的創意市集中,有攤木雕小物非常吸引我們,在這攤位上除了有木雕藝術品還有實用的木梳,便停下腳步觀賞,這攤位的主人是--劉兆明伯伯,劉伯伯所創作的手作梳子,每一把都讓我們愛不釋手。劉伯伯說他本身就是一位雕刻師父,雕刻作品的種類很廣泛,會創作手工梳子也是無心插柳。

代代串聯的悸動

  劉兆明伯伯身上流竄著雕刻的血液,家族中有許多人從事木雕藝術的創作,獨門技藝傳至他,已經是第三代了,最早是由他的外公開始從事木雕的工作,之後傳給二位舅舅,伯伯又從舅舅手中傳承了這項好手藝,伯伯有所感觸的說:「有些人,生下來注定要完成某些事,而我就是這樣,來到這世上彷彿是為了傳承雕刻這項技藝。」

人生價值 ,寄予自然

  學好雕刻所必須具備的是紮實的製圖與素描能力。伯伯介紹如何雕刻一個好作品,要考慮到許多元素,如木材的來源:從中國日本等地進口、撿拾漂流木、有門路的向木材商購買…,木材的種類:最好最硬色澤最深色細亮的紫檀、有香味的樟木、多年前從中日進口現在已列入保育類物種的香榧帶有肉桂味、黃黎木、桑葚、竹子、檜木…,不同的木頭有不同的香味,當中以肖楠木的味道最特別,散發出淡淡的幽香,是伯伯最喜歡的木頭香味;木頭的劈切,磨出大致的彎形,到圖案的設計構圖,砂紙研磨(選擇號數,砂紙號數以兩倍增加,知道要怎麼磨,磨到哪裡適可而止…都是學問,靠經驗累積而來及雕刻圖樣等。伯伯向我們說明:「製作過程要先理解樹木的紋理,從紋理去決定要做什麼飾品,因為木頭紋理上則是賦予飾品生命及美感,並施以精緻手工,用慢工出細活方式精心的磨出仿古造型的梳子、髮法簪和髮夾等飾品;其間僅使用刨光方式不噴漆,讓原木的自然紋路及芳香充分展現,加上選用上材珍貴的沈木,材質細密,讓人握在手中觸感極佳,因此,梳子使用越久,會越光亮。」

無形鑿子,刻出自我價值

  伯伯的作品玲瑯滿目:有梳子,髮簪,髮夾,鏡子等,其中以髮簪最有看頭,細看圖案的設計,有的保留原木木紋,有的在拋光極細滑的物面上,彷彿用針挑出一支帶細葉的竹,再於細縫中點上金漆,有的雕成傳統的螭龍,有的雕成一支隨意,但中國古味十足的雲紋邊,琢磨出一個渾圓流線型修長溫潤的微微彎面,正反面都有刻,依木材質地及雕工繁複程度,價格由500到900或1000不等。 伯伯從雕刻過程中提煉出傳統蘊含的精神,並將之精確地傳達:傳統的人和傳統的手工業用溫和而堅韌方式存在了許久,雖然即將凋零,但是傳統的精神何嘗不是我們可以用來審視今日世界的借鏡

養生之道,梳活人生

  因為他有自己的工作室,學生學了一技之長後,自己量產有關木梳的產品,但是學生們是標榜「養生」的概念。伯伯為了區隔產品的市場及獨特性,於是從木頭的材質、梳子上的圖案著手,將傳統技藝與生活的智慧雕刻傳統的梳子上,每一把梳子的樣式都是自己先繪圖後,用雕刻刀一筆一畫刻,一刀一刀慢慢的雕刻木梳上的花紋,木梳上的梳齒,也是一刀一刀慢慢刻,如果不小心刻斷一根,那作品就只能作廢了;最特殊的是:梳子的齒狀部分是有厚度及斜度的,梳髮時不傷頭皮,也會散發出淡淡的木頭香。

薪火相傳,能量不滅

  在採訪時,伯伯正在雕刻把「髮簪」,他說「簪」與「釵」是不同的,插入髮內細長的部位稱挺,若單根挺者稱為「」,兩根以上挺者稱為「」,相同處就是女孩子將頭髮挽起來時,可以當成裝飾品。

  細看作品,我們看到了一個特別的地方,我們問伯伯:「為何每個作品上都刻有牙月的字樣?」伯伯笑著回答:「牙月是雅閒的簡寫呀!」,「雅閒」是伯伯在鳳山工作室的名稱。

  當老者退出舞台同時也意味著新生的喜悅,這正是世界巨輪向前滾動的力量法則,我們不需要嘆息,因為一代接著一代將會延續燃燒著傳統精神能量的火炬,拓展更新更好的世局。所以,兆明伯伯透過「雅閒雕刻工作室」 開課教學 ,希望能將這把傳統能量的火炬,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