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廟歷史 | 孔廟建築 | 人物傳記 | 祭孔典禮 | 附錄 | 活動計畫

十二哲-子張 、 有若 、 朱熹








子張
,名顓孫師,字子張,春秋時陳國人,小孔子四十八歲,他認為讀書人必須堅持自己的道德信念。

◎圖片摘自:
http://www.confucius-bj.org.cn/gujin/072/64.jpg




有若
(前515~?),魯國人,字子有,小孔子四十三歲。有子是孔門晚期的著名弟子之一。
有若有這樣幾個觀點:一是孝弟是仁道的根本或基礎;二是禮的作用貴在能促進社會政治生活秩序的和諧,而這正是先王制作、推行的和諧之美;三是富民政策。
孔子去世后,弟子很想念他,據說因為有子長的很象孔子,於是大家就請他講學。但是,遭到了曾子的反對。

◎圖片摘自:
http://www.confucius-bj.org.cn/gujin/072/8.jpg

子熹
朱熹(1130-1200),字元晦,號晦翁、晦庵,雲谷老人、滄州遁叟等。婺源(今江西婺源)人,后居福建建陽。十九歲進士及第,仕至寶文閣待制。他是南宋著名理學家,世稱“朱子”。其秉性剛直,著述宏富。。晚年在建陽考亭築營滄洲精舍,在此講學,世稱「考亭學派」
其學大抵窮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踐其實,而以居敬為主,論政則以正君恤民為旨。他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之說,創立宋代的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他認為聖賢道統之傳,散在方冊,經傳之旨不明,而道統之傳始晦,於是竭其精力,以研窮聖賢之經訓,甚有成就,著作亦多,如《太極圖通書》、《西銘解》、《論語孟子集註》等,皆翊明道之作,他輯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教本,儒家的思想經其整理註釋才普遍為人所瞭解。
宋代理學至朱熹集其大成,《四書註解》為其精粹,《朱文公集》一百卷收其詩文,清代說經皆以朱子為宗。宋淳祐年間從祀孔廟,清康熙中葉初為十哲之次,世稱朱子,又稱朱文公

◎圖片摘自:
http://www.anyway.com.tw/user/mb86499/26170/ph133843.JPG

 閔子騫   宰我
  季路
 子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