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一七二三年(雍正元年)分諸羅中間百餘里之地,南至虎尾溪,北到大甲溪,設立彰化縣制。西元一七二六年(雍正四年)由當任知縣張鎬聘請大陸漳州、泉州、潮州師父,建築材料如花崗石皆由大陸船運來台,創建彰化孔子廟,建學立師以彰雅化。中為大成殿、東西兩廡,前為通道戟門、東為義路、西為禮門,前為櫺星門,後為崇聖祠,左為明倫堂,堂後為學廨,規模宏壯,造型典雅優美,彩繪、雕刻、剪黏均屬上乘之作,其中蘊含孔子詩書禮樂學說與典故。其後因古禮:「天下之太學,中央有一座學宮,四周有水,稱辟庸」。而諸侯之學,只能南面,一半有水,故稱泮宮」,而陸續於櫺星門正前面鑿半月池、建登瀛橋、照牆、白沙書院、教諭署、訓導署。惜櫺星門外之禮門、義路、泮池、照牆、白沙書院、明倫堂、文昌祠、教諭署、訓導署、學廨等皆毀於日據時期,現存之彰化孔子廟,僅保留原來規模約三分之二,民國六十七年據原狀重修,現為國家第一級古蹟。平時彰化孔廟並不開啟,古時正門只在皇帝或中了進士、狀元的賢士要參拜孔子時開啟,現今則在每年的九月二十八日孔子誕辰舉行釋奠儀式才開啟正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