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源起 
組織架構圖 
課程計畫 
導覽路線 
多媒體區 
活動DM 
活動心得 
網路資源 
計畫簡報 
感恩區 
小組成員 

 

 img24.gif

一、地名由來
艋舺一名的由來是因平埔族獨木舟和獨木舟聚集的地方為「艋舺」,原住民語「Moungar」,當時他們除了射魚維生外,並以獨木舟載運所產的蕃藷、苦茗順淡水河而上,和漢人進行物物交易,淡水河濱群舟匯集,如此景象成為「艋舺」地名的由來。

img25.gif

img26.gif

二、龍山寺
龍山寺是由晉江、惠安、南安的移民,從晉江安海龍山寺分靈而來,建於清乾隆三年(1738)創建,在當時享有非常崇高的地位,無論是祈福消災、集會議事,甚至昔日械鬥郊拼都以龍山寺為指揮中心,而凡是蓋上龍山寺印的文件,也都具有相當正式的效用,可想見該寺和艋舺的歷史發展真是息息相關!列為二級古蹟的龍山寺,最引人注目的是供奉分屬佛道的眾多神明和精彩的建築。龍山寺有三多:雕刻多〈木雕、石雕、銅雕〉、門聯多和神明多。

三、青草巷
在地藏王廟對面,十多家藥草店聚集一處,可說是艋舺最具傳統風味的『專業街』,但是現今這些觀念於年輕一輩的心中已經越來越不受到重視。
開墾之初,合格中醫少,流行疾病又多,青草藥店為民間診療的主要機構。

img27.gif

img28.gifimg29.gif

四、地藏王廟
地藏王庵創建於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供奉地藏王菩薩,列為三級古蹟。每年農曆七月三十日,慶祝地藏王誕辰的慶典儀式熱鬧而隆重。
該寺的興起與艋舺地區的開發息息相關,當時死於天災、病疫及械鬥的移民不在少數,協助亡靈前往西方極樂世界的地藏王菩薩,於是成為非常重要的信仰。日治時代,日人曾想將地藏王庵收歸官有,引起民眾強烈反彈,最後在信徒的大力奔走下,決將該廟隸屬於龍山寺,藉著龍山寺強大的勢力,阻撓了日本當局。此後,地藏王庵的重要慶典都會有龍山寺的法師參與主持。
 

五、佛具街
位於龍山寺邊的西園路一段,原是艋舺早期繁華街道之一,又稱『新店頭』,現今走過該街,仍可見到匠師雕刻佛像、刺繡等過程。

img30.gifimg31.gif

img32.gif

六、隘門
抵禦盜匪 :早期的艋舺繁華,因此成為盜匪攻擊的目標。居民為了保障生命財產安全,便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設置隘門
械鬥界限 :早期的艋舺,居民或因區域意識,或因族群觀念,或因錢財糾紛等,往往導致不同族群的「械鬥」。一旦發生械鬥,只要逃入自己的隘門內,對方就不予追趕。
 

七、淡北育嬰堂
廣州街原名「育嬰堂邊街」,係當時此街道上有一間育嬰堂,(類似現今孤兒院),舊址在今仁濟醫院內。同治年間,艋舺已發展為相當繁華的都會,時有棄嬰、孤兒,甚至溺殺女嬰的惡習,當地縣丞與富紳不忍見此現象,乃聯合募捐購地興建育嬰堂,收容無依幼童,堂內設有乳婦房,供乳母育嬰。而經費的來源主要有二:一是向淡水進出口貿易的船隻抽取部分稅收;一是在台北城內建屋十間,向承租店家收取租金,以維持育嬰堂的運作。 

img33.gif

img34.gif

八、學海書院
學海書院係現今台北市唯一現存的書院古蹟,建於清道光十七年(1837),列為三級古蹟。書院落成時,採艋舺諧音取名「文甲書院」,“學海”則是後來的名稱,著名的大龍峒舉人陳維英曾在此主講,大廳上仍留有他所撰的對聯。書院主要由講堂、祭祀廳和學舍組成,講堂是院長授課的所在;而其後方的祭祀廳,供奉著宋儒諸子等先賢牌位,頗有警惕學子見賢思齊的用意;地基較低、隔間狹窄的廂房,則是供學子起居閱讀的學舍。 

九、寶斗里
華西街一帶因巷道彎曲,形如人腹凹狀,故名為「凹月斗仔」。日據時期,被劃入「遊廓」(風化區),高張豔幟、聲名遠播;光復後,改名「寶斗里」,民國86年,台北市政府決議廢除公娼,才使得華西街特種營業蕭寂下來,現在每到夜晚便湧入大批人潮,以中華民俗藝品和台灣小吃為主,從海產、燒酒蝦、羹湯到最具特色的蛇肉、蛇湯,成為目前本區最繁華的地段之一。在碼頭形成之前,蕃薯是最主要的交易貨品;在碼頭形成之後,娼妓便隨之而生。 

img35.gif

十、華西街:風化區和蛇肉店,應具備有保育野生動物的觀念。
 
img36.gif img37.gif img38.gif

img39.gif

十一、番薯市街
艋舺的發展,由淡水河畔開始,往內地呈「廿」字形。三百多年前,今日的貴陽街二段就已發展為街肆,初期開墾的漢人常與平埔族人在此交易,由於交易物多數是蕃薯,因此就以「蕃薯市街」稱之,此即台北的第一條街道。日治時期更名為「歡慈市街」,與鄰近的凹月斗仔街(今華西街)同被劃入「遊廓」,居民多為日本人。至今,街道上仍遺留著仿洋樓式的日據建築,和傳統雜貨小販、糕粿店、香鋪..等,供後人回味往日時光。(大漢溪與新店溪的交口) 

十二、青山宮
青山宮位在昔日蕃薯市街附近,建於清咸豐四年(西元1854年),供俸靈安尊王(俗稱青山王),由泉州惠安人奉請來台,一般相信青山王具有清除瘟疫的威靈,同時和城隍爺一樣掌理陰間司法。每年農曆十月二十二日為青山王誕辰,祭典於兩天前展開,青山王神輿與所屬部將,於晚間七時開始繞行艋舺街巷,稱為「暗訪」。加上民間遊藝陣頭及來自各地的信徒,將整個祭點活動點綴地熱鬧非凡。 

img40.gif

img41.gif

十三、艋舺教會
艋舺祖師廟旁醒目的艋舺教堂,為來自加拿大的馬偕牧師所建立。清光緒三年(1877年),馬偕來到艋舺傳教、建教堂,遭遇相當多的挫折,排外的居民甚至將教堂拆得片甲不留!1879年,馬偕選擇較偏僻的八甲庄(即現址)重建教堂,中法戰爭時(1884年)又遭毀損,馬偕於是爭取官方賠償再次重建,恰巧當時艋舺有三人高中秀才,地方人士認為是“比廟宇更高”的教堂尖塔帶來好運,馬偕才得以順利傳教(三哲雄塔)。

十四、祖師廟
清水巖俗稱祖師廟,建於清乾隆五十二年(1788),列入三級古蹟,在當年的「頂下郊拼」械鬥中,是一關鍵地點,對艋舺、大稻埕歷史發展有絕對的影響性。該廟所祀奉的清水祖師,又稱麻章上人、蓬萊祖師,為泉州安溪人的地方信仰,相傳清水祖師是宋代高僧俗名陳昭(一說其名叫應),生前行醫濟世、祈雨救旱,鄉民深受其惠,逝世後被泉州人奉為守護神。台灣的清水祖師像都是黑臉造型,因此又有「烏面祖師」的稱呼。 

img42.gif

十五、思考問題

img43.gif

img44.gif

img45.gif

你知道為何,這香爐會由四個人頂著嗎?

賽錢箱的典故你知道?

牆壁的磚瓦的多少與寬後隱藏的玄機您知道?

 

 

建成國民中學。保留所有權利。
vally@ms63.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