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源起 
組織架構圖 
課程計畫 
導覽路線 
多媒體區 
活動DM 
活動心得 
網路資源 
計畫簡報 
感恩區 
小組成員 

 

 一、歷史簡介:
前身為日據時期之「台北帝國大學」,成立於一九二八年,也就是中華民國十七年。民國三十四年我政府對日抗戰勝利,台灣光復,於十一月十五日接收該校,經改組後更名為「國立台灣大學」,由羅宗洛博士擔任首任校長。
台北帝大原用講座制度,其初設有文政及理農兩個學部,有學生六十人,光復前擴展為文政、理、農、醫、工五個學部,有學生三八二人。改組後,依照我國學制,分設系、科,各「學部」改稱「學院」,並將文政學部劃分為文學院及法學院,再加上理、醫、工、農共為六個學院、設二十二系。學生人數,三十四學年度為五八五人,之後,院系逐漸增加。民國五十六年開辦新制夜間部,民國七十六年成立管理學院,八十二年成立公共衛生學院,迄民國八十六年成立電機學院後,民國八十八年又成立法律學院,已發展成為十個學院,五十一個學系,八十一個研究所(其中七十個研究所設有博士班)及夜間部,學生人數已增至
24,247人。
 

傅園1-S.jpg (20135 bytes) 

二、傅園
從正門進入台大後,右手邊的一小片樹林就是台大最富傳奇性色彩的地方,傅園。裡面有台大一位老校長,傅斯年的衣冠塚,這也是傅園名稱的由來。其建築仿雅典帕德嫩神廟而建立。由於在日據時代是台北帝大的熱帶植物標本園,所以裡面的木本植物,大多是原生在南台灣的植物。由於位於樹林的底層,覆蓋度高,使得除了少數陽光較強的地方外,地表的草本很少,泥土直接裸露。 

三、傅斯年
傅斯年先生是北大高材生,並至英國及德國留學,回國後執掌中研院史學所,相當重視史蹟及史料,並在他五十歲那一年,接掌北大,擔任校長一職。
1948年12月,台灣大學校長莊長恭擅自離台,由醫學院院長杜聰明代理校長,政府並邀請傅先生出任台大校長,以安定人心。1949年1月20日,傅斯年來台接任校長一職,經過他的努力,使得當時台灣大學的學習環境更為優良。他在1950年12月20日,省議會答覆放寬台大招生尺度問題時,他高喊:「我對有才能、有智力而貧窮的學生,絕對要扶持他們。」回座位後,腦溢血病發,經搶救後無效,享年55歲。第二天,台灣大學停課一天,並降半旗致哀。翌年忌日,台大安葬先生骨灰於台大植物園,後來稱為傅園,並在校園鑄鐘紀念。每當傅鐘響起,傅斯年追求客觀學術、務實公正的精神,便在台大校園內不斷迴盪。

 
 

四、台大校門口
台灣大學校門建造於一九三一年,為原台北帝國大學正門及守衛室,現仍為台大主要校門,具有台灣高等教育史上啟扉之象徵意義。建築物外觀雖然低矮,造型平實,但施工極為精良。中央設守衛室,管制左右兩側出入口。建築物由當年總督府官房營繕課設計,建材使用台灣所產褐色面磚與其哩岸石,頗具本土特色。校門的形式頗像堡壘,呈現厚實堅固之感,色彩與校園內其他同時期校舍相同,具協調之美。校門前的廣場氣度恢宏,且是近數十年來青年學子關懷校園與社會改革之言論廣場,深具空間見證之意義。

五、傅鐘
椰林大道一半的地方就是傅鐘的所在地了。知道傅鐘為什麼二十一響嗎?因為一天二十四小時中的三小時要用來思考。

003

六、文學院
對於長髮飄逸雙手合抱著書,從文學院走出來的女孩子你有多少的遐想?這座建於日據時代的古老建築物可說是台大最有氣質的地方。雖然不大,但是文學院內的草坪就是有著那麼一種引人發思古之幽的情懷,而教室雖然老舊,但是因為有著大大的窗戶,通風還滿好的。

七、醉月湖:
由一個主湖和兩個小湖組成,湖畔有著垂柳、涼亭、和休閒健康步道,是情侶約會的重地。

八、其他景點
※椰林大道

由羅斯福路的大門一進去,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好像沒有盡頭的椰林大道。伴隨在椰林大道兩側的除了高直的椰子樹之外,還有無數的杜鵑花叢,每年的春天台大都會在杜鵑花盛開的時節,舉行熱鬧的杜鵑花祭,是各社團一展長才的好時候。
※圖書館
椰林大道直直走到底可見新落成的總圖書館,館前一大片草坪,館身除了氣派的復古式設計之外還有優雅的迴廊,常常可看見三三兩兩的學生坐在圖書館前聊天。而館內的藏書量想必也不會讓你失望。

※洞洞館:
羅斯福路大門進去後往左手邊的岔道走去,可見一棟牆上充滿了一個個圓洞的奇怪建築物,目前是哲學系系館,不過一般台大的學生會戲稱它叫洞洞館,雖然如此,它還是受保護的古蹟喔!

辛亥路側門的大草地
想看飛機嗎?這裡有一架報廢的老飛機,乖乖地停在草地上任你看個夠!除此之外,被社會系、資工系、國發所、新聞所包圍的大草坪,更是曬太陽、玩飛盤、或是安靜讀書的好地方。 

建成國民中學。保留所有權利。
vally@ms63.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