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源起 
組織架構圖 
課程計畫 
導覽路線 
多媒體區 
活動DM 
活動心得 
網路資源 
計畫簡報 
感恩區 
小組成員 

 

 img2.gif

一、沿革
「北投」是以昔日「北投社」,而得名,是台北地區開發最早的區域。平埔族語為巫女之意,傳說有巫女住此地,以巫者之禱,化解此地產硫磺之變化萬千困疑,故而命名之。明鄭之前並無漢人移入,乾隆初期,先民承購土地開墾,光緒元年置台北府北投地區隸淡水鎮芝蘭二堡,日據時期畫歸台北洲北投區七星郡,臺灣光復,北投鎮隸七星區,民國三十六年七星區併入淡水區三十九年草山管理局成立改隸該局,民國五十七年七月一日改隸台北市,六十三年陽明山管理局部(原名草山)改制,北投地方行政歸台北市政府直接管轄。 

img3.gif

二、新北投捷運站
本線的基地原為北淡線舊鐵路用地,其基地的可運用度最大,因此建築設計形式幾乎不受任何限制,因此淡水線的設計風格主要來自於期望淡水線捷運成為台北的國際櫥窗,及意欲創造出現代台灣建築的雄心,因而設計 出以鋼纜懸吊中國式屋頂的劍潭站、以空間桁架及玻璃創造出明亮大跨度空間的北投站、以現代建築的材料表達紅毛城意象的淡水站、以本土居民建築的意象為設計藍本的地面站、以中國式建築構架為設計意象的高架站。綜觀淡水線建築的形式反映出捷運線在自然環境上的特色且多變化。

三、北投公園
西元1913年成立,是北投歷史悠久的設施之一。園內老樹成蔭,花木扶疏,小橋流水,景緻幽雅。
公園呈狹長形。生產北投石的北投溪貫穿園內,公園依著地形起伏開闢,是溫泉風景區的中心點。因為整個北投二邊的溫泉飯店都是沿著北投溪而建,所以北投公園便形成兩岸櫛比鱗次溫泉旅社的後花園,許多遊客在洗完溫泉後就會到公園來散步,享受庭園之美;公園的上方設有兒童樂園,適合全家旅遊。

img4.gif

四、北投公園中的拱橋
日本人在重要橋樑大都採取石頭建築,日治時代日本人在北投公園建有10座石造拱橋,歷經改建後現僅存唯一一座,其規模雖不大,但是造型典雅古樸,和諧地融入公園內的自然景觀,由此可見日本庭園造景重視與大自然協調,目前在台灣還沒發現同樣造型的橋 

img5.gif

img6.gif

五、北投公園中水池的奧妙
櫻花喜歡生長在冷涼的環境下,而日本的氣溫很適合櫻花的生長,所以日本的櫻花不但品種多,顏色多,花朵也開的更盛、更美。
台灣地處亞熱帶,對櫻花來說是高溫的地區,所以在台灣生長的櫻花,大都是比較能耐高溫的品種『緋寒櫻』,『霧社櫻』,『阿里山櫻』是台灣原生種的櫻花。
此外,在台灣可見的櫻花樹種還有,『染井吉野櫻』(俗稱吉野櫻),『大島櫻』,『八重櫻』(又稱牡丹櫻)等日本櫻。其中緋寒櫻別名山櫻花,在各種櫻花中是較能耐高溫的品種,也是台灣分佈最廣的櫻花樹種。在中北部平地、山麓,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
 

六、北投公園中的國父遺像
現今的公園中,對於國父或蔣公的銅像均以不多見,各位如果有興趣,可以多注意每一個公園中的國父銅像,有何差異。

img7.gif

img9.gif

七、天狗庵遺址
1895年,日本政府在北投設立了「陸軍療養所」;1896年,平田源吾先生在北投創立台灣第一家溫泉旅館--「天狗庵」,正式開啟了台灣溫泉的開發與利用,算算時間,北投溫泉至今已經有百年歷史,同時也讓台灣這個珍貴的天然資源沒有白白浪費。
但現今的天狗庵至剩下照片中的兩個門柱。

img8.gif

八、瀧乃湯
北投有三種不同溫泉,日本人將其區分為瀧乃湯 (青磺)、星乃湯 (白磺),鐵乃湯 (馬祖窟鐵泉),PH值約為7中性,可飲用;能治風濕及關節炎等疾病;白礦為弱酸性,呈乳白色;青礦的權質為酸興性,呈灰色且具腐蝕礦泉即是大部份北投附近的溫泉飯店的溫泉來源,所以有濃重的硫磺味!
北投溫泉是火山地熱所生成的,北投地區高溫溫泉的熱度,高到是以「溫泉氣」的方式噴出,不像其他地區的碳酸溫泉,通常以湧流的方式。北投的硫磺溫泉名氣比其他區域的泉源都來的響亮。
一八九六年,全台第一座溫泉旅館「天狗庵」在北投溪邊開張。而北投「瀧乃湯」浴室,則堪稱台灣現存的最古老溫泉浴室,距今已超過七十年歷史,為私人經營的平價浴室。瀧乃湯除了以來自地熱谷青磺原湯作為號召,浴池更採用著名的唭哩岸石打造,古拙樸實別具特色。經過的話不妨感受一下歲月的痕跡吧。
 

img10.gif

img12.gif

img13.gif

九、溫泉博物館─刺桐
為當時平埔族人返鄉過節之重要依據,見到落葉,便知該試倦鳥歸返之時。

十、北投溫泉博物館
北投溫泉博物館以前叫北投溫泉公共浴場。西元一九一三年,當時的台北州廳,為了要避免露天泡澡的不雅,提昇享用溫泉的品質,於是花了大筆經費,興建此浴場。一九二三年為迎接日本皇太子裕仁來台,又增建了特別休息所,成了今天所看到的規模。
一樓為磚造,設有大型溫泉浴池;二樓為木造,內有休憩室、娛樂室、餐廳,為當時最富盛名、規模最大的公共浴場,也是北投溫泉發展的象徵。

img14.gif

台灣光復後,曾由民眾服務社、台北縣議會招待所及派出所先後進駐,改名為中山堂。直至民國八十三年,由北投國小同學發現,而在民國八十六年,正式由內政部核定公告為三級古蹟。後經市政府撥款修復,於八十七年,正式成立北投溫泉博物館,對外開放。館內共展出:北投的歷史、人文、產業及火山、溫泉、世界級的北投石、大浴場、溫泉博物館的歷史等說明。

img15.gif

十一、休息站
北投溪旁的貼心設計,早期人們可由石階下到溪底,捲起褲管,泡泡腳。但近年來,好像已經禁止。

而其旁邊之榕樹下的座椅,亦是夜晚乘涼的好去處。

十二、地熱谷
img16.gifimg17.gifimg18.gif

十三、防空壕迷宮
應該是二次大戰間珍珠港事件後,戰區擴大後,為了躲避美軍的空襲才開挖的防空壕。北投由於靠山,許多民眾或躲在家中、或往附近民眾自己挖掘的小型防空洞躲藏。

img19.gif

img20.gif

十四、北投石的發現
「北投石」可是咱們北投的特產,也是全世界四千多種礦石中,唯一以臺灣地名為它命名的珍貴且稀有的石頭;西元1906年,日本的岡本要八郎先生在現今臺北市北投地熱谷溫泉下游的北投溪中發現,不同於一般的石頭,它含有微量的放射能-鐳,1912年正式以產地---北投命名為北投石。在北投光明路有一座「善光寺」,庭院中屹立著一座紀念碑,述說著北投石的發現者--岡本要八郎的重要成就。

十五、北投石的形成
北投石之所以珍貴,因為它要在含有溫泉水質、水溫、水量、溪床特性等因素配合恰到好處之下,才能緩慢形成。
從地熱谷湧出的滾滾溫泉,溫度高達攝氏九十~一百度,含有硫磺及其他重金屬。溫泉順著北投溪流下,溫度逐漸降低,大約離地熱谷一百公尺處,水溫降至八十度左右,重金屬成分就會結晶沉澱,附著在一般岩石表面,日積月累形成「北投石」。其年生長速率為0.08m,也就是說一公分厚度的北投石結晶大約要130年左右才能形成,真可説是慢工出細活呢!
 

十六、北投石產地
北投熱海飯店附近的北投溪河床就是北投石的產地,北投溪源自地熱谷溫泉,距地熱谷以下100—400公尺間的河床,就是北投石的主要分布帶;此段溪中水淺微溫,溪底布滿安山岩或粗粒白砂岩的礫石。原灰黑色安山岩經酸性溫泉浸泡,漸成白化,在礫石表面及間隙中有黃至白色沉澱物附著,膠結成一層層的皮殻,沉澱皮殻之最外層附著半透明至乳白色之密集菱形小晶體,厚約半公分至1公分,這便是著名的北投石。白化後的安山岩較白色泥質膠結之粗砂岩或礫岩岩性堅硬,不易因滾動撞碎而更容易為沉澱物附著,乃成為北投石的最佳寄主岩石。 

十七、省思
 img21.gif                   img22.gif

建成國民中學。保留所有權利。
vally@ms63.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