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源起 
組織架構圖 
課程計畫 
導覽路線 
多媒體區 
活動DM 
活動心得 
網路資源 
計畫簡報 
感恩區 
小組成員 

 

img20.gif 

一、臺北城的建立
◎清末由於外強覬覦台灣,侵擾事件紛起,清廷不得不積極治理台灣。西元一八七五年,台北設府,在艋舺與大稻埕之間的東方田園上,興建「台北府城」。它的周長大約五公里長,城牆大約有五公尺高,四公尺厚,城牆上面還可以讓兩匹馬並排奔馳,全部共開了五座城門:東門﹝照正門或景福門﹞、西門﹝寶成門﹞、南門﹝麗正門﹞、小南門﹝重熙門﹞、北門﹝承恩門﹞和城外相通。
◎西元一八八五年台灣建省,劉銘傳大力革新,除了使大稻埕成為國際商業區,在城內則是行政機關集中地,跟原先的艋舺連成一氣,「台北」成為台灣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img21.gif

二、北門img22.gifimg23.gif

◎北門「承恩門」的建築 台北府城建於一百多年前,經歷史激烈變動,所有城牆已不復存。城門樓中,西門於二十世紀初年被拆,東門,南門,小南門也在1960年代中期改建,現在只剩北門幾乎百分之百為清代原物之真古蹟。
◎北門位於台北城北邊城牆之西端,也就是台北城的西北角;清代時,便於聯繫河邊接官亭及商業繁華的大稻埕。
◎北門的外觀封閉,這種碉堡式的城門樓在中國大陸亦不多見,據古照片資料顯示,只有杭州城門及福建永定的汀州府城門和其他少數例子曾使用這種碉堡式城樓。
◎北門城樓構造可分為上下兩部分,下半部為石條所砌之臺座及半圓拱門。上半部為兩圈磚石牆體與一組木結構樑架組合而成。而門額「承恩門」石彫即鑲嵌在半圓拱門的正上方。下半部的臺座採用大直北勢湖所產之安山岩,其硬度與觀音山石相近,色澤呈青灰色。
 

img24.gif

三、東門
景福門,清光緒六年所建,現今在介壽路和中山南路上,面對著總統府,不再是令人懷古幽情的城樓,而是節日慶典的金碧輝煌的門樓了。更是現今民眾集會遊行,經常地經之所。

四、西門
西門町之名源於西門,西門稱為寶成門,當初,日本人為了興工修築縱貫鐵路新線及擴充道路決定拆除台北城桓和城門,列為古蹟,可惜當他的請願被採納時,西門早就蕩然無存了。所以西門町有西門之「名」,而無西門之「實」。 

img25.gif

img26.gif

五、南門
清光緒十年(1884年)完工,南門為台北府城門的主門,形制與尺寸最為宏偉,所用石材來自大直一帶。麗正門石額四周採用螭龍圖案,與其它城門均不同。光復後曾改建,石構臺座及圓拱門為原有建材,石工精而堅古,頗具歷史價值。 

六、小南門
台北府城除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之外,南邊城牆另加設小南門,以方便板橋方面的居民出入台北城。小南門位於台北城南城牆偏西處,據說是由板橋的富戶「林本源」家族捐建林家本籍福建漳州。當時艋舺是泉州人的天下,於是林家自行捐建小南門,既不穿越艋舺和西門,也不用繞過大圈子走大南門。小南門因此成為台北城西南通板橋、永和一帶的孔道。

img27.gif

img28.gif

七、台鐵舊舍
位在北門外的台鐵舊舍,造型古樸典雅,是以前的台灣鐵路管理局,一般簡稱為鐵路局,是建設台灣鐵路的大本營。為都譯式的英國建築型態,屋頂像被刀削起,獨立的形成三角形狀,而屋底下半部以磚頭為底,上半部以木頭搭蓋。從清光緒十一年劉銘傳在此地創建軍裝機器局,完成基隆到新竹段,到日治時代改建為台灣鐵道局,迅速的鋪起全省的鐵路網線,西部完成新竹到屏東,東部連接基隆到蘇澳和花蓮-台東段,台灣鐵路絕大部分就是在這棟建築物內規劃完成的。光復後,因事務的擴大,鐵路局總部已經遷到台北火車站內,此處只剩幾個附屬單位。目前被列為第三級古蹟。

八、臺北郵局
台北郵局聳立在北門斜對面,是台北車站附近相當醒目的地理標誌。台北郵局的前身是劉銘傳所創立的郵政總局,為第一家公辦郵局,本設在大稻埕,後因鐵路事業的發達,使得郵局遷至火車站附近,也就是今天的位置。光復後,由於郵政業務的快速發展,場地不夠,便將管轄範圍縮小,成為當今的「北區郵政管理局」。為折衷主義式建築〈即現代式建築和傳統式建築的折衷〉,有樓房的樣子,外為一根根的柱子,是埃及建築,其意思為尼羅河物產豐富。 

img29.gif

img30.gif

九、清台灣巡府衙門
現在為台北市警察總局所在地。日據時代,為台灣人民成立台灣民主國的總統府,但只撐了50多天。 

十、中山堂前的國父銅像
有最維妙維俏的國父銅像,由朴天生雕〈1911~1986〉。民國37年政府請朴天生雕塑一個國父銅像後,他開始收集國父的影像、照片和錄音,想要表現出國父推行三民主義的心路歷程。此國父銅像手中拿著三民主義的講稿,表情憂鬱,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信仰此主義。銅像的底座是比銅像早50多年日本人做的。 

img31.gif

img32.gif

十一、中山堂
中山堂曾是清朝布政使司衙門,統籌全台財政,在台灣割讓給日本時,這是台灣民主國總統府所在地,日人據台初期,在此地設立總督府,開始殖民統治。日治中期,建起公會堂,成為民眾集會場所,台灣光復後,在這裡舉日本投降典禮。一九二八年日本人為了紀念日皇裕仁登基,並作為施政紀念事業重要建設項目之一,拆除了清末布政使司衙門,並將部分拆除的建築物移到植物園陳列,而在原址開始籌劃興建「台北公會堂」。民國81年將中山堂列為國家二級古蹟。 

十二、中山堂前的小秘密
中山堂拱形門口前,備有洗腳池,因為台北城有多處沼澤地,而且以前並不是每個人都有鞋子穿,若要進入這嚴肅神聖的地方,要先把腳洗乾淨。 

img33.gif

img34.gif

十三、山牆水榭
代表著大陸的千山萬水,「團圓球」有著1/4的缺口,代表因抗日而喪生的人,有著1/4的家庭不完整。山牆水榭和團圓球的水街流向中間的12塊石頭,12塊石頭代表著一年的12個月,歲月向流水般在你身邊流逝,水慢慢沉澱,代表著人要有沉思的時間。一面牆上只有幾條線,代表著特殊年代,即「無字碑」,因為要人民回憶慘痛的經過是很痛苦的,故不用文字記載。其中的線代表西元1895年〈光緒21〉日本人進入台灣、西元1937年政府宣布對日抗戰、西元1945年抗戰勝利,牆面凹凸不平,象徵著對日抗戰是辛苦的。 

十四、合作金庫
合作金庫為各小企業的信用組合,西元1927年建,現在為三級古蹟。以前政府機構的銀行有臺灣、華南和勸業銀行。臺灣銀行主要是政府的支出,華南銀行主要提供南洋戰爭的金費,勸業銀行為農林漁牧的支出。合作金庫為混合式建築,有著義大利式的平頂、拜占庭的柱子和埃及的貓頭鷹,可為人類看守錢財。 

img35.gif

img36.gif

 

建成國民中學。保留所有權利。
vally@ms63.hinet.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