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路總介》 《三協成糕餅舖》 《紅樓》 《防空洞》
《保安堂》 《萬寶堂》 《許義魚酥》 《德裕魚丸》
《榮記大厝》 《淡信》 《屎礐渡頭》
【導覽解說】 陳宣池報導 / 蔡宜如整理
  在中正路171與173號之間,有一條極小的小巷子,一不留神便會錯過。這個特別的小巷,地上有馬賽克紅磚所拼成的樸拙圖案。巷子裡有間「屎礐(音同「學」)渡頭」公廁,設計得古樸而乾淨,讓人安心使用,其實這間廁所可是有典故的唷。

Data


我們不是在等廁所啦
而是解說「屎礐渡頭」的由來∼

Information
 這條巷子位於河濱步道和中正路之間,更正確的位置在「淡水信用合作社」和「三協成糕餅舖」中間的防火巷之中,這樣應該就知道了吧。

 

【深度探索】

  在沖水馬桶未普及的時候,每戶人家的糞坑都須定期雇人來清運。對於當時的農業社會,這些「黃金」正是最佳的水肥來源。日治時期的「淡水街役場」(等於今天的鎮公所)為了公共衛生,便指定這裡為水肥的集散中心,於是各地的菜農們便乘舢舨來這買水肥,載回上游的蘆洲等地去灌溉,所以才有「屎礐渡頭」稱呼。

   老街居民在參與「社區總體營造」的時候,想找一個地方當作示範,將它改造成適合觀光的地點,就選了這個以前臭氣沖天、大家都不想接近的臭屎坑,改建為美美的公廁,在地上鋪上小朋友設計的馬賽克圖案,成功的轉型為一個有意思的地方。這可說是在整個老街改造的起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