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柴山共舞
專題簡報
柴山探訪
地形特色
動物奇觀
植物王國
景點駐足
左鄰右舍
登山步道
名勝尋訪
自然日誌
親親校樹
考考你吧
幕後製作
遨遊天際

元亨寺

4雄鎮北門

忠烈祠

英國領事館

雄鎮北門

   其他旅遊資訊

 

5雄鎮北門

        雄鎮北門相傳是清康熙年間鄭成功之子鄭經所建,據說此紅磚城門是前旗津與鳳山市地區人民的出入主道之一。亦是駐守們戶的重要之一,至今已有約三百年歷史,立於斑駁的城門前,府金追昔憑天幾許懷古之情懷。 
        雄鎮北門,係明鄭僅存的唯一城門,額書清晰,城牆用三合一及紅磚砌成,門洞高一丈二尺
,寬二丈二尺,厚四尺,上有雉蝶五。康熙五十八年的《鳳山縣志》已載有

5雄鎮北門

砲台一座、安砲一尊。光緒元年(西元一八七五年),鳳山縣王福祿聘請法國技師帕哲洛在此廢墟督造歐式「打鼓砲台」,亦稱哨船台小砲台。此一國防堡壘與旗後山對峙,管制港口出入船隻,為清代從旗後往新舊縣治必經之地,由於明鄭並無磚窯,其磚必運自金、廈,工程浩繁可知。日時治期劃為禁區,今城門依舊完整,其右側尚存有人引發思古之情。光緒年間之古砲遺跡,雄風赫赫,啟人引發思古之情。 

雄鎮北門為哨船頭砲臺之門額題字,這座小型的砲臺於清光緒元年由淮軍提督唐定奎與副將王福祿督造,並聘西洋技師設計,與港口南岸的旗後砲臺同時期建成,互成犄角,共扼打狗港,日據以後逐漸荒廢,營舍被充為港口信號管制所,在砲臺內建造辦公房舍。而大砲亦被移走,今已不存,只剩弧形砲座,不過現況當可見砲臺城門及完整的厚牆垣。城門額「雄鎮北門」字體碩大,筆力雄渾,與宏偉的城門相互輝映。砲臺城門以紅磚砌成,其上有五個雉堞,雉堞有窺孔,城門上可容數人站立。至於兵舍則採地下化,在入口斜坡兩側地下設置兵房及貯藏庫。砲臺四周的厚牆以三合土與海邊的老古石疊成,形狀頗不規則,配合地形高低起伏,砲座前的牆垣使用版築法,外表上尚可見到一層一層的痕跡。這些特色都顯示出來當年的建造技術非常高明,至今仍然很堅固,砲雖不存,卻頗令人發思古之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