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柴山共舞
專題簡報
柴山探訪
地形特色
動物奇觀
植物王國
景點駐足
左鄰右舍
登山步道
名勝尋訪
自然日誌
親親校樹
考考你吧
幕後製作
遨遊天際

元亨寺

雄鎮北門

忠烈祠

英國領事館

英國領事館

   其他旅遊資訊

 

5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

        清咸豐十年(一八六○)英法聯軍後,簽訂天津條約,中國被迫開放五口通商。至第三年又增開臺灣的打狗港。英國商人陸續在通商口岸設立洋行,輸出米茶及糖,輸入鴉片。英國乃於同治五年(一八六六)在打狗港口的哨船頭小丘上設立領事館,處理關稅及商務。據文獻研究,先前兩年英商大利洋行即已在該地建造一棟洋樓,英國首任駐打狗領事郇和(Robert Swinhoe)很可能即承租這座洋樓作為領事館。

5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

        在臺灣現存的西洋式近代建築中,打狗英國領事館年代最為古老,約在一八六四年至一八六六年之間,可列為臺灣第一號洋樓,在建築史上有其所研究之價值。作為中國近代史上不平等條約之見證,也有其重要的歷史意義。領事館至日據時期時,轉賣給日本,並作為港口要塞地區之官舍。太平洋戰爭時為防轟炸,入口外牆上被塗刷水泥。但後面局部被炸損。臺灣光復以後又遭風災,處處斷垣殘壁。至民國七十五年始硜考證研究修復,現在內部闢為高雄市史蹟文物陳列。這座英國式的建築,使用尺寸皆為英碼及英呎。四周的外牆有連續的半圓拱,轉角處的栱較小而牆柱較大,是力學上的強固作用。建築物設壁爐,並有地下室,它的磚塊運自廈門,工匠亦聘自大陸
,但設計者為英國人。整體外觀為連續的半圓栱,使得造型非常富有節奏感。  


領事館南向主入口,由於二次大戰被塗上水泥,顏色呈灰色。轉角處的圓栱較小,柱子用雙柱,都是加強構造的設計。領事館的紅磚從廈門運來,迴廊的圓栱在夕陽下被映照得更顯古意盎然。竹節狀的落水管是清末洋樓的特色,轉角的磚柱為雙柱並立,構造更為穩固。領事館外牆的柱子砌成凹凸齒狀,牆上也有圓圈之裝飾,這些都是英國文藝 復興建築樣式的特色。

       史蹟文物館座落在西子灣東邊的哨船頭小山上,原是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的舊址
。這座英國人的領事館建於清同治五年(西元1866年),是由英國第一任駐台灣副領事郇和所策劃建造的。民國七十二年經文建會評鑑,認為是一座具有特殊歷史價值,值得進行修復,珍惜的稀有古蹟。所以於民國七十四年動工修復,民國七十五年十月修復完成,經內政部評定為第二級古蹟。
        光復後,曾被充用作氣象測候所,民國六十二年測候所搬到別的地方之後,就沒有人管理,飽受風雨摧殘,淪為廢屋,民國六十六年更遭受台風襲擊,形成斷垣殘壁
如今,屋宇雖已全部傾坍,牆桓亦多頹廢,但從殘留的拱形門窗邊廊及地基規模來看
,任可想像當年英國商行在台龐大的勢力。站在領事管的殘基上,居高臨下展望極佳
,可以俯瞰山腳下高雄港港埠繁忙的景象,傍晚登臨,可以西望西子灣的落日餘暉,別有一股蒼良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