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多到如7/Eleven
「7/Eleven在一九九四年做到兩百一十八億元,」與近年來積極展店的動作成猛烈對比,誠品集團負責人吳清友表情看起來仍清清淡淡地說。近十年來誠品成功地打入都會民眾的心,它企圖由都會型的高檔書店「徹底」走入台灣。
為了全心衝刺店數,吳清友甚至忍痛停掉口碑極佳的月刊『誠品閱讀』,「最困難的一段時間可說是去年,因為我們將所有的資源都用來展店;這個規模可以說在今年到達了,而誠品書店也在今年首度出現盈餘,」終於拿出一張好成績單的吳清友攤開一張張整齊排列的報表,嚴肅而自信地說。
雖然誠品在連鎖店的店數上仍遠遠落後於金石堂與新學友,不過,這場書店連鎖的爭霸戰,在今年誠品達到一個經濟規模後,頗有一觸即發之勢。
既精英又古典的夢想
不少喜歡逛誠品的人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為什麼誠品叫『Eslite』,而不是『Elite』?」據說,古法文的「E」不需要在這個字母上加重音,而是以「ES」表示。既精英又古典,這個字很傳神地反應出九年來誠品給人的品牌型象;而與誠品老板吳清友接觸過的人,大概更會將這個字直接投設在他的身上。
土生土長本土品牌
「誠品就像一隻變色龍,到什麼地方去就變成當地的樣子,」企劃部副理曾乾瑜這麼形容。一位誠品畫廊的顧客則形容,每一家誠品的風格,就像畫廊內一幅幅的現代化作品般風情萬種;但吳清友最想呈現的,是人、活動與空間三這交織成的氣氛。吳清友理想中的誠品是希望成為家與工作之外的「第三空間」,「如果你不在家,就在誠品;如果不在誠品,就在去誠品的路上,」吳清友套用這句法國作家用以形容咖啡店魅力的名句,描繪誠品未來在臺灣人心中的地位,「但我女兒說:『爸爸,只有你一個人是這樣子的,』」吳清友露出難得一見的笑容。吳清友堅持給紛雜的台灣,一個與眾不同的「場所」。它主張,人、活動、空間可交織互動成一種文化。誠品希望提供這個社會的是「具有藝文氣息、豐富的、謙和的閱讀文化」吳清友強調,「不是單純你來買書、我謝謝你的這種關係。」今年進出誠品書店的人次已達一千四百萬人次,結帳筆數達三百五十萬筆,都是讓誠品引以為傲的數字。
品牌帶動「交叉行銷」
店數激增,「誠品人」的服務也受到空前的衝擊。短直髮、素淨著一張臉、身著黑色線衫與寬鬆長褲的店長羅玫玲,看起來真是一派「正統」誠品人的感覺。八月中旬開張的捷運店,租下整個捷運站地下商場,誠品書局的一方空間只佔一小塊,但整條商店街都烙印上方整的「誠品」兩個字,讓人錯鄂地以為佳佳唱片、康那鄉是不是有策略聯盟。「書是配角,但能帶動商品的消費,」群泰企管顧問公司負責人李夢熹一語道出誠品「複合式經營」與「交叉行銷」的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