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介紹
在喝水方面,相當喜愛喝湯以及冰(冷)水。在喝水方面,與漢人喜愛溫水或熱茶不同,阿美族人一般喜歡喝冰的白開水,並沒有如同漢人認為喝冰水易使身體不適的概念。
至於飲酒方面,阿美語「酒」的古名詞為〈linkalawan〉,是「淨水」或「仙水」之意,為昔日阿美族人舉行各種祭祀時使用的法寶之一,後來因為製酒技術越來越發達,才改稱為阿霸 〈epah〉。酒在家裡的存在,象徵祖靈與家人共處一室,顯見酒在阿美族社會中的神聖地位。阿美族人喝酒時有個特色,聚會時,大部分不自己倒酒給自己喝,而是使用一個杯子,由年紀較輕的人負責輪流倒酒給年紀大的人喝,並且在敬酒時,敬酒者需要右腳頓地,酒杯由下往上遞給被敬酒者。從這樣的飲酒模式中便可以見到「阿美族以年齡與世代的階序原則」
檳榔在阿美族社會中也佔有重要的祭祀與生命象徵意義,婚禮或其他祭儀都常使用檳榔作為象徵物。婚禮中的檳榔一定要用一叢未分割的檳榔作為婚禮的禮物,象徵家族的開枝散葉與人口的興旺。檳榔除了在祭儀尚有其象徵意義外,也是阿美族人的生活嗜好品,而檳榔樹本身更提供許多生活上的功能需求,舉凡蓋屋與製作食物容器等。
將檳榔葉柄開頭處的葉梢摺疊成便當盒狀的鍋子,然後倒入清水與食物,另外同時將石頭加熱,等到石頭燒到紅熱狀態,再以竹片削成的長夾子夾出一粒粒滾燙的石頭,放入檳榔葉製成的鍋子中,一鍋只要三、五個石頭,連續沸騰三次,食材馬上香味四溢,這樣的料理方式,是昔日阿美族人在山上工作打獵時,利用隨手可得天然資源發想出的料理方式。
杜侖亦被稱為阿美麻糬,但不論做法和用料都和麻糬不太相同。先要將小米煮成小米飯,再放入臼中不斷搗打,由於富含粘性,小米飯很快會凝結成塊狀,成為又粘又韌的杜侖,真正的杜崙是不加任何餡料的,現今則發展出紅豆、綠豆、綠茶、蜂蜜等多種口味,除了小米外,如今亦有以紅糯米、白糯米製作的杜侖。
阿裏碰碰是“南勢阿美”特有的食物,與粽子有些類似,亦可稱為阿美飯包。阿美人利用海濱常見的林投,先將其葉子摘下,削除邊刺,再以4片葉編織成袋狀,塞入生糯米水煮或幹蒸。由於有林投葉的薰陶,食用起來別具一股芳香。
阿美族人稱腌肉為“希撈”,不論魚肉、魚卵、獸肉及動物肉臟,吃不完便加以腌制保存,是配飯的最佳聖品,尤其是蝸牛與青蛙,更被認為有醫療上的效果,愛用鹽巴也是阿美族人飲食生活的特徵。希勞在製作時先在肉上敷抹鹽巴,並加以搓揉,幾天后置入陶罐中,並倒入一些小米酒,封存一個月便可取出食用,據說腐爛生蛆者為希撈的上品。
河豚多棲息在礁岩地帶,腸中有時會囤積毒性物質,因此台灣民眾鮮少嘗試,然而居住東海岸的阿美族人卻有吃河豚的傳統,他們經驗老到的捕撈短刺的無毒河豚,作法上先用火烤,再拔殼去腸下鍋煮湯,由於肉質細嫩,向來便是老人們的盤中佳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