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美族依照地理位置分別分類為北部阿美族、中部阿美族、海岸阿美族、馬蘭阿美族和恆春阿美族這五種。他們原分布在花東縱谷平原,為原住民人最多的族群。

每個地方的原住民都有著屬於自己的神話,最常聽到的當然就是洪水的傳說了,如今在阿美族中,有著兩個雷同的傳說存在著。

第一個故事

  

曾經有個地方有著一個民族,自稱邦查。 某日,一名少年將稻穗一捆一捆的綁在獨木舟上,突然之間,天空烏雲密布,急風暴雨,緊接著就是突如襲來的大海嘯,就在千鈞一髮時,那位少年帶著少女便上了獨木舟,隨著大海四處漂流著,他們在海上,抓著洪水沖下來的檳榔、麵包樹果等來果腹,就這樣一天一天過去了,在某一日的早晨,他們聽到了蟲鳴鳥叫的聲音,發現獨木船在這一夜漂流到了一座島上,就這樣過了十多年的時間,這對兄妹們都沒有發現島上有其他人的身影,但是他們始終還相信著島上有和他們一樣遭遇的族人們,於是兩人便決定在島上尋找著那些族人們,哥哥便向著北方前進,妹妹則是向著南方前進,這一過又是好幾年的時間,某日,哥哥突然發現一個矯健的女子身影出現在礁石上玩耍著,便向前查看,兩人在相處之後感情進步的非常神速,不久後便結為了夫妻,經過了一段時間的相處之後,少年才發現,原來他們便是多年前一起乘獨木船到島上的兄妹倆,後來兄妹倆生下了八個孩子,便在原來獨木船登陸的地方定居了下來,一代傳著一代,子孫也越來越多,便擴展到了東部沿海一帶了。

 

第二個故事

 

在遠古的時代,荳蘭社人們的祖先住在現在阿美族文物館的位置,某日發生了嚴重的大地震,伴隨著水災,便把附近的建設都摧毀了,於是荳蘭社人的祖先,也就是這對兄妹,他們逃離了荳蘭社,到了一座高山他們便定居了下來,後面因為某些原因使這對兄妹結為了夫妻,繁衍了子孫後代,他們覺得高山上沒有快樂,而且覓食又非常的困難,等到海水退去之後便下了山,隨著時間的流逝,後代越來越多,人口逐漸的增加著,他們便擴展到了各地,其中有一部分的人們四處遷徙,最終到了現在荳蘭的這個地方,他們便一起開發了荳蘭社,也就是現在荳蘭社的先祖。

荳蘭社人們第二次遷徙的位置是在吉安車站附近的一塊空地,而他們的集會場所則是在這空地北邊三百公尺的地方,有兩塊石碑則是在這集會所中央,據說石碑共有兩塊,在民國七十年代的時候石碑只剩下了一塊,留下的這一塊石碑,就是現在位於吉安鄉阿美文物館外的那塊先祖祭念碑,具有非常大的價值和意義。

資料來源:阿美文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