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頁 | 網站地圖 | 聯絡我們
101室文史照片
文載照片
101室文史照片

101室的文史照片中,讓我們了解了鹿港近來的演變,原來以前的鹿港街道。101室文載照片
102室服務中心
服務中心
102室服務中心

102室服務中心,有鹿港民俗文物館簡介,辜顯榮先生簡介,遊客服務,進到民俗文物館應該要遵守事項。102室服務中心
103室服裝佩飾
服裝佩飾
103室服裝佩飾

展出清朝時的服裝特色有:清代官服,刺繡類,烟袋,眼鏡袋,纏足鞋,烏巾,袖口,婦人服飾及刺繡,劍裙,衣領,衣裙,滾邊……等等。103室服裝佩飾
104室戲曲樂器
戲曲樂器
104室戲曲樂器

除了耳熟能詳的布袋戲外,還有傀儡戲、皮影戲……等,此民俗技術兼有祭祀、娛樂、社教、藝術及經濟等多元功能。104室戲曲樂器
105室辜氏祠堂
辜氏祠堂
105室辜氏祠堂

文物館內仍保存辜家祠堂,每年清明節前後,辜氏家族成員都會回到老家來祭拜歷代祖先。105室辜氏祠堂
106室宗教禮俗
宗教禮俗
106室宗教禮

因時因地有不同的展覽,採訪時,恰好介紹南北館在鹿港所在的地點與館名,戲曲神田都元帥、石雕觀音、龍生九子各行各業的祖師爺。106室宗教禮
201室辜氏臥房
辜氏臥房
201室辜氏臥房

清代紫擅木仙床,壯觀大方、清代大理石桌椅-桌面的雲紋,有如天空朵朵彩雲、清代麝石抗椅,即雲南大理現出產的大理石。201室辜氏臥房
202室會議廳堂
會議廳堂
202室會議廳堂

左右兩側大門以大素縈繞,屬簡單、美觀、大方之設計並冨寓意。廳堂中央擺置活動長型會議桌椅乙組,可視與會人數之多寡伸縮使用。202室會議廳堂
203室仕女閏房
仕女閏房
203室仕女閏房

習俗中,臥房的家具是以紅色系列為主,取吉祥喜慶的氣氛,所以床鋪也就美其名為「紅眠床」。203室仕女閏房
204室餐飲器皿
餐飲器皿
204室餐飲器皿

昔日家境富裕之家,宴客時所選用之莚席器皿非常考究,尤以壽誕宴會時,更備有專用器皿。204室餐飲器皿
205室齋堂
齋堂
205室齋堂

展示繪木雕長案桌組、齋堂陳設供桌組、瓶爐几座、雕三王圖小八仙桌、祈求富貴小八仙桌、八角型糕餅座。205室齋堂
206室書畫文獻
書畫文獻
206室書畫文獻

珍藏前清「殿試策」,相當於今日高考試題,乃昔時文人中舉後,應進士考試試題。珍藏詔書,即為聖旨206室書畫文獻
日本寫真
日本寫真

為回饋在地的鄉親只要是設籍在鹿港者免費,福興、秀水的鄉親,票價只要半票喔!
開放時間:上午九時起,至下午五時止。星期一館休,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另外憑入館票卷可免費租借本館腳踏車。
注意事項:展室內請勿拍照、飲食,及攜帶竉物進入,謝謝合作。 文物館電話:(04)7772019

昔日台灣有「一府(台南府)、二鹿(鹿港)、三艋舺(萬華)」之俗諺,鹿港其時為本省文化重鎮,人才輩出,史稱之台灣文化第四期即是指「鹿港期」,係從清康熙23年(西元1684年)至道光22年(西元1842年)訂定南京條約為止,歷時158年。

素有台灣紫禁城、藝術殿堂美譽的龍山寺,及天后宮、文開書院等多處古蹟,其間一磚、一瓦、一石、一木皆為先民遺物,本室配合百年前先民生活之照片,與近照之鹿港古厝、傳統廟會活動及民俗技藝等之畫面,相互輝映成趣。

本鎮有重重隘門構築而成的「不見天街」-五福街(長興、泰興、和興、福興、順興),街側層層住屋形成鹿港舊市街,其中民房、商舖、寺廟林立;本鎮西側臨港之鹿港溪中飛帆片片,均可由列之「二百年前鹿港舊市街」模型中略窺昔日之繁榮景象。

  • 文獻圖片室景觀
  • 二百年前鹿港舊市街
  • 鹿港龍山寺
  • 不見天街
  • 觀音媽聯雕版
文獻圖片室景觀
 
二百年前鹿港舊市街
101室的文史照片中,讓我們了解了鹿港近來的演變,原來以前的鹿港街道,與我們現在的街道有所不同,天后宮不遠處就臨海了,現在可是看不到海的,看著這些舊照片,讓我們彷彿穿越時空,遙想以前鹿港的繁華,以下是二百年前的廘港市街模型,兩百年前(時值清乾降、嘉慶期間)正是鹿港的黃金時代。密集的寺古蹟,足堪印證當年經濟及社會等各方面的盛況,也締造出璀璨人文。在港口和市街結構上,更保有泉州風貌,所以曾贏得「繁華猶似小泉州」的美名。
鹿港舊市街模型
舊照片
 
鹿港龍山寺全景
鹿港龍山寺為國家一級古蹟,號稱為台灣佛教開山寺,更被推崇為建築學瑰寶,寺內各處角落都是早期泉州一代名匠精緻的藝術品。在早期,龍山寺原是暗仔街(今大有街)的一間舊廟,清乾隆51年(1786),由當時都閫府--陳邦光發起重建。佔地1600坪,擷取泉州開元寺的建築精華,宏偉典雅,有台灣紫禁城的美譽,以鹿港八郊所得淨利及地方聯合捐募,遷建於現址, 整座寺廟面積約有1600多坪,面寬三間35公尺,進深四間約110公尺,一共有:四進、三殿、99個門,規模廣大、格局完整,故有「台灣紫禁城」之稱,你可以參觀完此館,實際去參訪一下喔!
鹿港龍山寺全景模型

 

 

 

不見天街

來源:翻拍自民俗文物館展覽照片 (左二張圖為不見天街)

說明:此圖拆除後的不見天街

鹿港鎮曾有一條「不見天街」,曾是台灣最長的商店街,走在街上抬頭往上看,只看商家在櫥窗搭蓋的遮棚,不見天街據傳是為了防風避雨,商家蓋起涼亭,讓來往的商人免受風吹雨淋之苦,不過到了日據時代執行市區改正計畫,拓寬道路,只剩街道兩旁的街屋為歷史作見證。

鹿港不見天街的正式名稱為五福街,大約的位置在現今鹿港鎮的三山國王廟到和興派出所之間。這五條街分別為長興街、泰興街、和興街、福興街以及順興街,向南和長興街連接四傑街與板店街,通往街尾,向北由順興街連接崎仔腳、城隍廟口到天后宮。

清朝時期,鹿港是商業貿易重鎮,五福街專門販賣從碼頭區進口的貨物,商品種類繁多,不過鹿港夏季炎熱,時常有雷雨,冬季季風乾冷,同時挾帶風沙,有所謂的「九降風」,外出者夏天要忍受日曬雨淋之苦,冬天則要受到風沙的襲擊,類似情況如果發生在鄉村,民眾都以種榕樹來解決,不過鹿港寸土寸金,五福街的商家為了讓來往的商人免受風吹雨淋之苦,不能像在鄉村一樣以種樹方式解決,只好在櫥窗前搭亭蓋遮棚。

不見天的街屋是在共同的牆壁上架上樑木,形式可分為穿斗式和抬樑式兩種,面積約在四點五公尺到五公尺之間,進深的長度約為面寬的十倍,為了通風、採光及排水,棚子高於店舖屋頂約兩尺,呈兩面瀉水,水可以瀉到屋頂後面由天溝集水到落水管,至於通風採光,有的是利用亭子和屋頂間的空隙,有的是利用天窗,另外有的是利用建築店面高度不一的空隙。

不見天街成為鹿港街區獨特的建築特色,不過這條具有特色的街道,在民國二十三年卻被日本人以不透風、不衛生、交通不便和市容落後為理由,進行市區改正,將老街拆除和改建,成為現在大家所看到的鹿港鎮中山路街道。

所以鹿港三不見,說的其實就是「一不見天、二不見地、三不見女人」這三件事。

鹿港在日據時代執行市區改正計畫前,中山路兩旁的商舖街屋比鄰而建,屋頂多以「斜頂」或是「平頂」的方式建蓋,方便遮陽、擋雨之用。時間一久,隨著街屋愈蓋愈多,密集性愈高,人車行於街道之間愈不容易接觸到陽光,故謂「一不見天」。

二不見地,說的是鹿港早期的街道,多以紅磚鋪地,人車行走在紅磚地上不見泥土,所以說「二不見地」。

三不見女人,是指鹿港地區從前的女孩子大門不出、二門不邁,街上難見女子的蹤影,所以說「三不見女人」。

觀音媽聯雕版
通分三層,觀音居上位,善才良女旁侍;中段為媽祖坐鎮,香花女或侍婢旁侍;下層則為司命灶君與福德正神坐像,雕刻精美,端莊肅穆,信徒多供奉於廳堂之上,朝夕焚香禮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