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開始主導臺北城內市區改正計畫,拆除原臺北城四周的城樓,修築成現代化的三線道路,並於主要幹線道路沿線,採取西式建築風格,興建政府機構的廳舍建築、醫院、學校等公共設施。

  與此同時,作為現代化城市居民休閒空間的「公園」,也被納入市區改正規劃。臺北新公園就此孕育而生, 在拆除舊有的建築後,取而代之為西式博物館建築,及各種現代休閒設施。昭和6年在公園內建造一座神社「臺北天滿宮社」,這座位於市中心的神社,不同於一般神社多以開拓三神為主祀,而是祭祀日本神道教中,有學問之神稱謂的菅原道真。戰後,天滿宮神社遭到拆除,原址上改建為福德祠供奉福德正。


圖08:臺灣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9:日治時期天滿宮神社所在位置圖
(圖片來源:1935年,《大臺北俯瞰圖》,臺北市文獻委員會數位典藏)


圖10:天滿宮秋季大祭(圖片來源:1936年,《臺灣日日新報》,第13012號)
圖11:天滿宮神社改建成為福德祠(圖片來源:研究團隊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