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田調時間:2012年1月2日
二、田調地點:芝山岩神社遺產
三、田調人員:林江臺老師、曾國書老師、林加愛、詹嘉寧、李佳芸、吳昀臻
四、田調記錄:
(一)神社遺址現況
1.磴道(參拜道):進入神社之前有一段很陡峭參拜道,總共有125個台階,被稱為「百廿崁」。而這段參拜道根據資料記載,是昭和5年(1930年)日本人為建神社時,拆除芝山岩的南隘門及城牆所舖設而成。

圖07:芝山巖神社~磴道(參拜道)(圖片來源:研究團隊拍攝)
2.手洗缽:被棄置於一旁的角落處,目前被當成花盆使用,此外,手洗缽上應有相關的刻字,例如如奉納、水等字,已遭到塗抹消除無法辨識。

圖08:芝山巖神社~手洗缽(圖片來源:研究團隊拍攝)
3.主殿:遭到拆除,改建為「雨農閱覽室」。

圖11:芝山巖神社正殿遭到拆除,改建為「雨農閱覽室」
(圖片來源:研究團隊拍攝)

4.拜殿:遭到拆除,改建為涼亭。

圖12:芝芝山巖神社拜殿遭到拆除,改建為涼亭(圖片來源:研究團隊拍攝)
5.石燈籠:遭到拆除,剩餘部分石塊散落於公園中。

6.狛犬:遭到拆除,沒有留下任何遺跡。

7.鳥居:遭到拆除,沒有留下任何遺跡。

8.石碑:

(1)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芝山巖事件後,日本殖民政府為讓推動中的日本教育不受影響,於是在芝山巖上豎立「學務官僚遭難之碑」,並請當時的日本總理大臣伊博籐文題字。雖然名為碑但實際上看來比較像是碑柱。目前立在芝山巖的碑,實際上是1995年,士林國小百年校慶時,重新復舊建造的。之所以重新建造,主要因為原來的碑文後方,將當時殺害日籍教師的臺灣人以「土匪」稱之,因此戰後,遭到臺灣民眾搗毀棄置。不過在這次調查中發現,可能被棄置於雨農閱覽室後方的草叢中,因為有一個形狀與目前所立的碑非常類似。原碑高一丈三尺,寬二尺,厚一尺六寸,關於碑上的文字內容如下:
正面全文:(直書)
學務官僚遭難之碑

背面全文:(直書)
台灣全島歸我版圖革故鼎新聲教為先正王位
等六人帶學務派八芝蘭士林街專從其事會
土匪蜂起道明等死之時明治廿九年一月一日也
內閣總理大臣大勳位族爵 伊藤博文 書

側面全文:(直書)
山口縣華族 楫取 道明 愛知縣士族 關口長太郎
山口縣士族 井原順之助 群馬縣平民 中島 長吉
東京府平民 桂 金太郎 熊本縣平民 平井 數馬

圖09:芝山巖神社學務官僚遭難之碑(圖片來源:研究團隊拍攝)
(2)「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與「故教育者姓名碑」
  為紀念芝山巖事件,日本政府於1903年,再設兩座碑文於六氏墳墓附近,上面刻著包含六氏先生及在臺灣過世的日本教師姓名,其中也包含臺灣籍的教師,透過石碑上的記載,也發現當年遭到殺害的六位日籍教師的出生地與年齡。

山口縣 楫取道明 38歳
愛知縣 關口長太郎 37歳
群馬縣 中島長吉 25歳
東京都 桂金太郎 27歳
山口縣 井原順之助 23歳
熊本縣 平井數馬 17歳

圖10:芝山巖神社「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與「故教育者姓名碑」
(圖片來源:研究團隊拍攝)


(二)遺產保存分析
1.芝山巖神社因芝山巖事件而成立,因此享有特別的地位,從實地調查中,可發現日本人為了增加神社的權威性,在當時特別拆除原本位在芝山巖南隘門的城牆,鋪設了一段一百多階的參拜道,至今也被保留下來,站在在下方往上看,會有種仰望的感覺,似乎多了份朝聖的感受。

2.根據之前所蒐集到的資料,芝山巖神社應建有六氏先生的墳墓,不過戰後被民眾搗毀,直到1995年士林國小百年校慶才重新建造,調查時在後方的山坡地上發現了重新建造的六氏先生墓地。

圖14:重建後的六氏先生墓(圖片來源:研究團隊拍攝)
3.調查過程中除發現「台灣亡教育者招魂碑」與「故教育者姓名碑」兩塊被重新黏合的石碑外,其實在草叢中我們也發現不少碎裂的石碑,上面刻有許多的姓名,包含日本人與臺灣人,應該也是當年從事教育工作的老師或相關人員吧。

4.芝山巖的本殿被改建為紀念情報局戴笠(原名戴春風,字雨農)將軍的雨農閱覽室,並且在前方立了一座『芝山巖事件碑記』,這做碑記是民國47年,由士林鎮芝山公園興建委員會所立,相較於「學務官僚遭難之碑」將殺害日籍教師的臺灣人稱為土匪,這座碑記則是將這些臺灣人稱為義民,兩個碑相聚不到10公尺,對於同一個歷史事件,卻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說法,實在令人感到有趣,或許誰掌握了權力誰就掌握了歷史的詮釋。

5.日本人曾將芝山巖事件,編入《臺灣國語讀本》,或許也在於藉此宣揚日本人為臺灣的奉獻犧牲。

6.芝山巖神社的手洗缽,目前被棄置於一旁並長滿了雜草,或許建議相關單位能將雜草與缽中的泥土移除,恢復原貌,並在一旁設置解說牌,這個手洗缽就會從一個雜亂的花盆,注入新的歷史文化,成為一個活的歷史教材。

圖15:觀察手洗缽雕刻文字(圖片來源:研究團隊拍攝)
7.芝山巖神社目前僅留存參拜道、手水缽、石碑,及神社向上抬升的階層型態,但如果能加上解說 相關的解說牌,或許更能讓到訪的民眾,這裡曾經是一座神社,日本人的教育推動也由此開啟,日本統治臺灣的功過,就留給歷史去評價,我們應該有機會瞭解這裡曾經發生的故事,無論是誰都不應該被慘忍的殺害。

8.這次田野調查時在雨農閱覽室,看到民國95年時,由臺北市文化局與臺北市文獻委員會聯合辦理的『芝山巖事件』特展看板,將芝山巖事件的歷史,作了較完整的回顧,或許可以將這些展示的資料,做成永久保存的展示版,或許可以再加上一些相關文物實體展示或老照片,讓來到這參訪的民眾,對這段歷史有更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