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法脈人物末寺  
佛教之本流 清代佛學發展 台灣佛教與日本 光復後的佛教 台灣佛教現代化年代表
佛教當代發展趨勢 全台性佛寺特質 基隆的佛教擴展 靈泉禪寺之創建 創建人物
♁基隆月眉山靈泉寺之創建:1905~1918

  因信徒皈依者不斷增多,於是有擇地建寺的想法。基隆月眉山靈泉寺創建始於善智上人,成於善慧法師。1906年九月善智在新建落成不久的大雄寶殿頌經,突然不適回方丈室休息後即圓寂。靈泉寺未完的工程便落於善慧身上。靈泉寺建寺工程到1918年全部完工。

♁基隆月眉山靈泉寺之位置選擇:

  本預計找一僻靜之地仿鼓山組庭建寺。 紅淡林(今基隆寶明寺原址),董事許松英認為龍脈不佳,極力反對。大水窟齋友林來發1905年獻出一甲餘地作為建寺用地。

♁組織、學校之創辦:

  1916年四月台灣總督府舉辦「勸業進共會」。勸業進共會會期中,善慧與心源和尚等組織「佛教青年會」。後感於佛教人才養成之重要,所以在曹洞宗別院的觀音禪堂開設「私立台灣佛教中學林」(今泰北中學前身),並向日本政府立案。

♁私立台灣佛教中學林:

  1917年四月佛教中學林開學。佛教中學林草創之初,開辦費日幣六千元。

  1920年三月送出第一屆畢業生十人。

  1921年校長大石堅童禪師駐台期滿返日,善慧接任。由於佛教中學林創校以來靠募款支應開支,善慧認為這樣下去不會長久,便在基隆市開了間肥料公司。結果經營不善,不及一年就結束營業。向曹洞宗借來開公司的錢無法償還,佛教中學林經營亦陷入危機。

  1922年曹洞宗在台佈教總監向日本曹洞宗宗務申請特別補助,私立台灣佛教中學林便改名為「私立曹洞宗中學林」。

 

♁創建人物

一、善智上人:1852~1945

  俗名為胡阿紅,基隆市草尾店人(今基隆市仁愛區)。38歲前拜在基隆龍華教派掌教。39歲內渡福建鼓山湧泉寺出家、受戒。46歲返台,偕同妙密上人,駐錫於基隆市清寧宮。

二、善慧法師:1881~1945

  俗名洪清俊,法名常覺,別號露堂,基隆市人,祖籍福建汀州永定。19歲遇妙密、善智,從而受學佛經。21歲由善智引導至鼓山,禮景峰和尚出家,並普受具戒。返台後在基隆月眉山建靈泉寺。

  1910年在靈泉寺開設短期學院,訓練青年僧。

  1917年創立「私立台灣佛教中學林」。

  1945年八月光復,積極組織「台灣佛教總會」。

  1945年十二月十一日圓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