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侶與我們生活上的不同

  透過與師父的談話,讓我們發現僧侶的生活和我們的生活差異並沒有想像中那麼樣地大。舉例來說,僧侶們有早課、晚課,就如同我們學生的身分,要上學上課,只是僧侶們沒有週休二日。在現在的e世代裡,僧侶們也會使用手機、電腦。時代的演變,科技的便利,也影響著禪寺僧侶們的生活!師父說對生活便利性有幫助的,他們也會學習、使用,與咱們並無什麼不同。

  但是,出家人與世俗的我們,在心靈、修養、休閒時間的運用上免不了有不同之處。僧侶們自律,讓每一天都作息正常,排除早課、晚課、吃飯與義務勞動的時間以外的自由運用的時間,全數投注於修養自己與幫助別人的到心靈寄託,雖然沒有世俗的聲光刺激,他們卻過的充實而滿足。僧侶們那種恬淡寡欲的生活,對我們來說,是很難做到的。尤其我們正值花樣年華的時期,除了上課外,大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像玩線上遊戲、看漫畫卡通、逛街買東西…等,日夜不分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儘管我們的生活多采多姿,有時當夜深人靜、獨自一人的時候,心靈反而會感到有些空虛。

  飲食上,大家都出家的僧侶在口慾上規定吃素,不能喝酒,卻也因此錯過許多美食。吃素的原因主要是倡導慈悲心,不殺生、不食眾生肉,但是這僅只於中國的佛教,其他地方並沒有不能吃葷的規定,例如:泰國。

  現代人生活作息的日夜顛倒是人人清楚的詬病。在寺裡,僧侶生活在一起,在事物上互相幫忙,相互指導;反觀現在現在人與人之間的疏離,就是相鄰多年也不認識的鄰居。寺裡僧侶們就像一個大家庭,一個「社區」--現今各地方都努力在推動的社區意識,友望相助。試想,如果我們也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學習一些他們的對生活的態度、方式,例如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喝酒」。不僅能夠培養我們對事物的慈悲心懷、讓自己懂得知足便得以常樂、讓自己的言行相符,最重要的能使身心更健康不單單是提升自我,假使大眾都遵守之,或許可以提升正逐漸惡化腐敗的社會風氣。

 

 

師父要前往做資源回收
師父在分類中
師父正要去打掃
師父很專心的在研讀經文
師父正在打掃
惟盛師父正在接受暄蘋的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