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革法脈人物末寺  
佛教之本流 清代佛學發展 台灣佛教與日本 光復後的佛教 台灣佛教現代化年代表
佛教當代發展趨勢 全台性佛寺特質 基隆的佛教擴展 靈泉禪寺之創建 創建人物

 
♁全台性佛寺的特質

1.由一位明星式的出家人創始與主持。

2.具有雄厚的財力

3.具有在家、出家信徒在內的幹部群。

4.信眾及分支機構分布於台灣各地。

5.主持人都是一般大眾傳播媒體的寵兒、有自己的刊物。其中佛光山與慈濟功德會還設有電視台。

6.與政治圈有一定程度的良好關係。不少政治人物是這些道場主持人的皈依弟子。

7.它們的分支機構也逐漸發展到國外,具有國際化的傾向。與外國佛教界經常從事宗教或文化交流的活動。

8.四大勢力掌握了全台佛教界的大部分社會資源,包含捐款、人力、物力與媒體報導等。

 

♁基隆佛教擴展 (從清代到現代)

(1)清代:基隆市在清代的佛教,興起較晚。清末所流傳的,以齋教及雜有民間信仰的佛寺為主。

(2)日據時代:基隆市的佛教,在日據時代有較蓬勃的發展。這一時期新增的寺剎,至少有下列: 

 01)月眉山靈泉寺:1898年(明治31年)善智、妙密二師首創,後由善慧續加擘劃,乃成基隆名剎。 
 02)蓬萊山光尊寺 
 03)興國山久寶寺
 04)法王寺
 05)淨因禪寺
 06)蓮光寺 
 07)最勝寺 
 08)明照寺 
 09)弘法寺 
 10)蓬萊山寶明寺
 11)真宗大谷派基隆佈教所
 12)真宗大谷派七堵佈教所
 13)真言宗佈教所 
 
  以上這些寺剎,部份是本土信徒所倡建,另一部分則是由當時傳入的日本佛教,各宗派所倡建。有部份寺院(如:靈泉寺)在日據時代也曾因政治顧慮而加入日本佛教宗派。靈泉寺所改隸的即是日本佛教中的曹洞宗。
  
  在上列諸寺之中,月眉山靈泉寺在善慧的主持之下,法務大興,居諸寺之冠。而靈泉寺弟子到各處所設的寺院也構成了所謂「月眉山法脈」的寺院分佈網,在二十世紀的台灣佛教圈,有相當程度的影響 

(3)現代 
 
  台灣光復後,基隆市佛教進入一嶄新的階段。日本佛教各派在短時間之內撤離淨盡。而日據時代日本佛教各派所屬的寺院,也隨即轉型。其中,光尊寺由月眉山派下修慧接管,並改稱極樂寺。法王寺由信徒接管。久寶寺則由政府接收。  

  1949之後,大陸佛教僧侶紛紛來台,若干駐錫本市而創建佛寺者,為本市之佛教注入不少新成分。其後,月眉山派下之普觀,於1968年在中正公園頂創建大佛院,院前並塑建高七丈二尺之觀世音菩薩立像,該像幾乎成為基隆市的地標。 

  在名剎方面,除了靈泉寺在日據時代佛教界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之外,光復後的名剎,以道源開山的海會寺、靈源開山的十方大覺寺、由光尊寺改名的極樂寺、位於中正公園內的大佛禪寺,以及同在中正公園內的佛教圖書館等處最受矚目。到西元二千年為止,基隆市的寺院,總共有70座,數量較日據時代高出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