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本站的架構 計劃簡報首頁 我們的心路歷程 返回首頁
 
 
《人物採訪》與楊維仁先生談新世代參與古典詩創作的情形

楊維仁
現任古亭國中教師
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會員
台北天籟吟社總幹事
乾坤詩刊特約編輯
網路古典詩詞雅集版主
曾出版《網珊漱玉》合集、製作《大漢天聲─莫月娥吟唱專輯》

一、請問老師的學習經驗?
楊:1984年就讀師大附中時,讀喻守真編《唐詩三百首詳析》一書自行習作近體詩,開使接觸近體詩的寫法。大學進入師大後,加入師大的南廬吟社,授楊淙銘、張允中兩個學長影響最大,對我學詩幫助和引導最多。偶然有機會參加傳統詩的活動,認識張國裕、莫月娥兩個長輩。2000年因為張國裕社長引薦,加入天籟吟社。2001年加入乾坤詩刊社,擔任古典詩特約編輯。2002年與一群詩友共創網路古典詩詞雅集,推廣古典詩創作。

訪談楊維仁老師
  居中者即楊先生
楊老師學問淵博
  相談甚歡
淑玲是這次的紀錄
  我是這次的紀錄喔

二. 請問老師出社會後,怎麼會接觸到古典詩?
楊:大學畢業後,一開始沒有人共同研究,很少寫。後來因為認識中華民國傳統詩學會張國裕理事長與莫月娥女士、黃冠人教授等前輩,學習吟詩及作詩。自己偶爾也會參加民間詩社擊缽聯吟活動。

三. 為什麼會投入這個領域?
楊:主要是因為自己的興趣,所以從高中開始便自己看書學習,大學加入南廬吟社,發現更多知識,讓自己更加決定投入這領域。

四. 現今青少年對於古典詩不熱衷,主要原因有哪些?
楊:原因在於現今的青少年讀書讀的太少,不接觸這方面的知識,這部分又屬於較冷門的地方,所以學生對這當然就興趣缺缺。

五. 如果有青少年參與古典詩創作,他們的的目的大部分是為什麼?
楊:主要是因為自己的興趣,才會想參與古典詩這領域,管道又以網路為主,放便、快速、零時差、在地球的每個角落,大家都能互相切磋,相互學習。少數是因為家族淵源,從小耳濡目染之下,沒有興趣也難!

六. 網路古典詩的推廣,成效如何?
楊:在網路上的推廣成效還不錯,正因為網路的普及性已不錯,幾乎人人家中都有使用電腦,讓許多有興趣的網友有一個相互切磋的機會,也相互學習觀摩,更重要的是能讓大家讀到自己的詩作,如一些退休後較有閒空的網友,網路提供了一個很棒的地方。

七. 青少年參與民間詩社活動,意願低落,社會是否須負責任?如果有有哪些?
楊:因為傳統詩會形式較僵化,創意較少,很難符合現今年輕人的口味,況且現在娛樂種類繁多,逛街、看電影、打電玩、打球…等,自然而然這部分,學生根本不會主動參與,所以傳統詩社現今都以老人家居多,很難看到所謂六、七年級世代的身影,政府應該多多重視這問題。

八. 現今在網路上參與的青少年,年齡層分佈如何?
楊:一般大多是30多歲左右,大學生及出社會較多,最小的有國中生,還有一群退休的空閒網友。

九. 網路古典詩的推廣和傳統詩會有何不同?
楊:網路的涵蓋性較大,傳統詩社容易受到地域影響,較少有機會全省都參與得到。而網路只要有電腦,全台灣的詩人不必出門都能相互交流,學習。一般而言,老一輩詩人的時間較多,比較會全省跑透透,參與全省的詩社活動,像我最遠也只到過苗栗而已。

十. 青少年對於古典詩的了解程度是否需要加強?如果有有哪方面特別需要?
楊:幾乎每項都需要加強,現在年輕人對於古典詩的了解,觀念真的很缺乏,很多都沒有什麼概念,其實古典詩真的很不錯,你必須細細閱讀,才會發現他其中的奧妙。

茂堂文史工作室-陳青松先生的演講紀錄(請點選進入)
專訪基隆詩學研究會-陳欽財理事長實錄(請點選進入)
專訪古亭國中的楊維仁老師
專訪明德國中的吳淑娟老師(請點選進入)
 
本網站由基隆市立安樂高級中學「薛濤門下客」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