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本站的架構 計劃簡報首頁 我們的心路歷程 返回首頁
陋園名流保粹傳文│巋然獨立
 
 
《巋然獨立》當代仍孜孜矻矻堅持投入的傳統詩人

專訪基隆詩學研究會-陳欽財理事長實錄

採訪對象:基隆詩學研究會 陳欽財理事長
採 訪:簡慈秀
紀 錄:潘淑玲
陪同參與:林玫均、李啟嘉老師
時間:12月27日下午3點至5點半 地點:光隆家商

問:請問老師的學習古典詩創作的歷程?
陳:我是淡江外文系畢業。從未正式跟老師學習作詩,皆為自學,一開始投入是因為自己的興趣,只要遇到問題就請教前輩,一向推崇周植夫、陳祖舜先生等前輩,但開始正式開始學習,則是加入基隆市詩學會後開始,大家一起在例會中,跟著學,試著寫。

問:請老師出社會後怎麼會有機會接觸古典詩?
陳:我最早加入的文藝社團是基隆市謎學研究會,會長一直都是羅慶雲先生。羅慶雲老師會作詩,但似乎比較不熱中。同慶堂胡雲鶴老闆與羅慶雲老師為好友,兩人就在店裡從事謎學活動,那時我剛退伍,我在報紙上看到謎學研究會創辦,徵求會員的廣告,我的個性一向好交游,於是與羅先生聯絡,表達加入的意願。當時羅先生知道我是大學畢業,服完兵役期間有頗有領導經驗的磨練,十分歡迎我加入,於是就走入這個領域。後來,我們會裡一些人,還有一些基隆地區的詩人,覺德應該要一個新的組織,一個較有活力的組織,來推動詩學研究,所以就出來組成基隆市詩學研究會。
贈給陳老師的詩集
  贈給陳老師的詩集
陳老師講解的神情
  陳老師講解的神情
陋園遺跡
  陋園遺跡
專訪後合影
  專訪後合影
相談甚歡
  相談甚歡
 
問:為什麼會有興趣投入這個傳統文學的領域?
陳:基於本身對國文的愛好,並且唸書時期背了許多成語、 文章,為往後的詩作奠定了些許基礎。所以,便投入了這個領域。

問:關於基隆詩學研究會創建的過程。
陳:基隆詩學研究會創於民國68年11月4日,至今已經27年。早期就像我剛剛講的,基隆只有謎學研究會,羅慶雲先生擔任理事長,當時很多人都參加。但都是羅慶雲先生在弄,早期規定也沒那麼嚴格,很久都未改選理事長,導致會員對活動之參與感較為低落,且較無法凝聚會員的意識,於是活動的舉辦便逐漸減少許多。羅慶雲先生本身較崇尚謎學,常與同慶堂老闆胡先生一起作燈謎,並曾發行刊物,如中國謎刊、雨港春燈,當時刊物的規模,大約為現今報紙的四分之一。後來,就有一些對詩學有興趣的人,跑出來籌畫,一開始有一些定期授課研習的活動,然後就組成了一個詩學研究會,向政府登記立案。

問:有哪些動力支持著老師接掌詩學研究會的工作?
陳:在我接任之前早幾年,就有人推舉我,但我推辭了,我還在思考要如何經營,才是比較好的方向。另外,我也覺得那時候還沒完前準備好。等到覺得自己準備好了,思考清楚了。覺得有一份個人使命感,以及自己的完美主義,要做就是做到最好,所以就決定出來接任。為了要讓詩學會繼續傳承下去,我推動一些改革,比如說分成四組,按照季節輪流運作,另外還舉辦新春團拜。等於至少會有五個聚會能在日常定期運作。另外,最近正忙著籌備「東北六縣市暨全國詩人聯吟大會」,要爭取很多經費。去年花蓮縣政府主辦,一連辦了兩天,第一天擊缽聯吟,第二天就在花蓮觀光旅遊,這等於是和地方的觀光產業結合,作一種良好的宣傳。我一直跟文化中心、一些地方有力人士談這方面的事情,希望傳達一些觀念。目前正與文化局楊佳杰局長,討論如何推動整個詩學的風氣,因為他剛接任,不知道對這方面會有什麼看法,對我們的活動有什麼認識,所以要討論。

問:您對於未來傳統詩的推展,有什麼看法?
陳:我自己會常常想很多點子,有時會讓別人吃驚,嚇一跳!覺得你怎麼會這樣想。像前幾天,我去傳統詩學會的大會,你們也有去,我在後來的理監事會議就曾經提出,現在很多個人或機構在編所謂「台詩三百首」,大多都是一家之言,有些可能大家覺得不是很有公信力。我們可以以傳統詩學會的力量,向全台灣的會員、詩人徵求,由大家選擇直得推薦的詩人作品投稿,我們給予一些酬勞,廣集大家的觀點。然後我們再來取捨、編輯。限制必須是已經過世的詩人,他們的作品比較好論定,我們說「蓋棺論定」。至於還在世的詩人,無論年紀或者影響很大,都不編入。這樣編出來的作品,可能就會比較不同,我們以傳統詩學會的名義下去作,就有不同的效果。
 
問:平常基隆詩學研究會,教導古典詩創作,上課的教材內容為何?
陳:最早是周植夫老師講課,後來周老師過世了。現在詩學會方面目前有邱天來、王前、蔣孟樑三位先生授課,有些在詩學會會址、有一個班在婦女學苑,還有在一般民家住宅的,人數少一些,像私塾,以前稱為「學仔」(暗學仔)一樣,一般人數大概為九~十七個人,早期教授清代詩選、王漁洋詩集,後期也接受學生建議,教授唐詩、宋詞,配合學生的要求。
 
問:運作的時候所遭遇的困難有哪些?
陳:主要困難之處為經費,次要為地點。蔣孟樑先生先買下南榮路之會館,義務借給學會使用,後來因為要整修,便搬移至由蔣太太提供的地方,就是愛七路現在的會址。現在此會館已經確立在這個地方,此外平日也是蔣孟樑先生教授書法的地方。

問:參加詩學會的會員之年齡層、職業大部分的分布為?
陳:詩學會在名冊上目前應該約有85人;但是較常參與詩會活動的,大約就四、五十位,參加的女性佔總人數約七分之三,早期參與人員的職業,商業較多於,現在則許多都是公教人員,公教人員比例越來越高。詩學會最高齡成員為劉宗先生,97歲,不過前些日子,已經辭世了,我收到訃聞,他原是會裡年齡最高的前輩。
 
問:每次聯吟活動的詞宗是依據哪些條件選出?
陳:為了避免「通關節」(作弊),主辦人自己不能當詞宗,像團拜時課題詩的詞宗,是由外縣市邀請而來。一般評選很重視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不能失黏失韻,其他就是詞宗個人的標準。

問:請是否知道現在光隆家商是否還保留顏家陋園尚存的小部份遺跡?
陳:日本人石川設立學校,前身為「基隆商工專修學校」,第二次世界大戰受戰火波反,校舍毀壞,後來因戰敗返日,而無人接管,於是地方人士便請顏欽賢先生出來主持,顏欽賢是顏雲年的公子,這個地方就是顏家以前的陋園,後面還有奉安塔,他們家的墓園。當時台灣號稱南陳北顏,九份、金瓜石、雙溪等很多地,都是顏氏之地,當時基隆地區,很多人的工作,都與顏家的企業有關。我退伍後,進入光隆家商任教,一直沒離開,就是因為顏家,為人十分忠厚,值得尊重。光隆家商的警衛室與停車場那一帶,還是陋園殘留的部分,你們等等可以去看看。且原有一對石燈,但後來整修校園,遭搬移後現今下落不明。

問:詩學會會繼續出版刊物嗎?
陳:我們曾出版海門擊缽吟集總共四集,還有王前和陳兆康兩位先生編的《雨港古今詩選》,海門擊缽吟集還會持續出版,大體就是將聯吟和例會的詩選編在一起,未來會持續。

問:關於詩會其他的活動,如吟唱或者鄉土教學,舉辦的狀況如何,您的想法如何?
陳:以前由陳祖舜先生組織了吟詩班,還曾經在基隆中正公園舉辦鱟港秋之吟的活動,但最近吟唱的活動舉辦較少。至於你剛剛提到鄉土教學,如閩南語的教學,我是覺得現在一般社會上從事這方面研究的人,太過重視一些俗語、諺語,一些很特別的用法。其實,我覺得教學生能夠很順暢用口語,把我們一般日常的文章、比如說報紙,用台語很自然唸下去,每一字都能讀出來,這樣就很好,這很實用,反而比較容易流通。

問:平日除了擊缽活動外,其他的創作多嗎?
陳:日常的創作,一般說來還是以擊缽為主,閒詠的作品,也就是日常隨興而作的作品,也有,比較少一點。我的作品,之前在《雨港古今詩選》有收錄一部分。

 

茂堂文史工作室-陳青松先生的演講紀錄(請點選進入)
專訪基隆詩學研究會-陳欽財理事長實錄
專訪古亭國中的楊維仁老師(請點選進入)
專訪明德國中的吳淑娟老師(請點選進入)

 

 
本網站由基隆市立安樂高級中學「薛濤門下客」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