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廖家廟||張家祖廟||萬和宮||犁頭店老街||火車站||林氏宗祠||樂成宮||孔廟||積善樓||文昌廟|

   

 

南屯老街由東西向的南屯路與南北向的萬和路組成交叉點,稱為「三角街仔」,東西向長約250公尺,南北向長約200 公尺,昔日分別稱東西南北四個門,即東門仔、西門仔、南門仔、與北門仔。
   

 

南屯老街指「犁頭店街」,即今之南屯里,原屬巴布薩平埔族之大聚落。清康熙年間,浙江定海總兵張國與其僚屬在此地招佃墾荒,移民湧集,農具製造與販賣運應而起,打造犁頭農具的店舖聚集,形成農產品交易中心,稱之為「犁頭店街」。南屯老街指「犁頭店街」而來此之漢民多從事農業稻作生產,因應農業生產所需,農造農具的工所應運而生,故雍正、乾隆年間打靠犁頭等農具之店鋪林立,成為附近農具產品交易中心,帶動本地繁榮之景象,「犁頭店」之地名隨之產生。犁頭店街自南屯區公所附近之犁江算起至黎明路止,主要指南屯路與萬和路,包括三角街(南屯路與萬和路交叉處)、南屯市場與萬和宮。南屯老街街道狹長,兩側保留許多古建築,也保存許多老行業,如豆腐店、打鐵店(僅剩一家)、種子店、米麩店、百貨店、中藥舖等,其中不乏5-60年以上的老店。
   

 

南屯老街之踩街活動
犁頭店在清朝時,是台中最繁榮的地區,據說,當地的地理屬於穿山甲穴,穿山甲工作十分勤奮,唯有貪圖午睡的習性,尤其是端午節睡午覺會影響下半年的收成。所以,犁頭店的居民從清朝中葉時期開始,就有端午節穿木屐吵醒穿山甲的傳統習俗。每年到了端午中午時分,村民都會穿上木屐,來回的重踏地面,希望用卡卡的木屐巨大的聲響震醒穿山甲,期勉子孫勤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