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元5000年前
|
小麥傳到印度、中國、英格蘭等地區。
|
西元3000年前
|
台灣把小麥列為五榖。
|
西元1919年
|
台灣總督府把小麥從台中至台南等地區推廣種植,此階段小麥總生產量低於
1000公噸。
|
台灣光復後
|
培育出抗銹病及抗白粉病的台中選2號,和豐產、抗銹病、抗白粉病、抗穗枯
病的台中34號。
|
西元1921年
|
原始栽培種為大陸華南之在來赤小麥。
|
西元1938-1945年
|
進行小麥育種雜交的工作,培育出台中1至32號(缺27號)。
|
西元1958-1962年
|
小麥總生產量的全盛時期,總生產量約為40000公噸。
|
西元1964年
|
小麥大量進口,栽種面積減少。
|
西元1974年
|
栽種面積只剩下304公頃,年產量為738公噸。
|
西元1975-1995年
|
小麥大部分被菸酒公賣局收購,當時的栽培面積為1000公頃。其中,西元
1992年時小麥栽種面積為近20年最大,當年的總產量為4325公噸。
|
西元1995年
|
菸酒公賣局停止契作,政府停止保價收購,農民轉種其他作物。
|
西元1998年
|
只剩大雅鄉在小麥栽培,栽種面積約為70公頃,提供農友小麥種子。
|
西元1999年
|
農委會編制的農業統計年報幾乎找不到有關於小麥的資料。
|
西元2002年
|
栽種面積為72公頃,小麥產量為271公噸
|
西元2004年
|
大雅鄉舉辦第一屆小麥文化節,向大家推廣小麥。
|
西元2007年
|
喜願成立,契作1公頃小麥。
|
西元2010年
|
栽種面積為86公頃,小麥產量為303公噸。
|
資料來源:咱糧小小兵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