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圓是一種臺灣的特色小吃,名稱得自於外觀,一般為直徑6~8公分左右的半透明扁圓形,它的由來要追溯至清朝光緒24年間(西元1898年)的百年戊戌大水災,七十二個庄僅五十二個庄存留下來,天災人禍後居民沒東西吃,在北斗地區的寺廟擔任文筆生的范萬居先生將地瓜曬乾,磨成粉後揉成團狀,再煮熟給災民食用,並未包肉。 後加入豬肉、筍子等配料做成鹹食將之油炸,逐漸發展成現今為人所熟知的肉圓,並產生各地不同特色的肉圓。
彰化縣的肉圓店家眾多,學者林明德在2001年的田野調查中發現,在彰化縣的二十六個鄉鎮之中,總共有十一個鄉鎮有販賣肉圓的店家,而且大多營業歷史悠久,如果再加上過去曾經營業過的店家,總數就更多了。
彰化縣的肉圓,比較有特色的例如:彰化肉圓(圖一)、北斗肉圓(圖二)、員林肉圓與彰化涼圓(圖三)。其中,彰化肉圓據信是由位於彰化市的「㊣彰化肉圓」創始人吳許水桃所創。北斗肉圓是屬於三角形的肉圓,內餡以絞肉和香菇為主,份量也較小。員林肉圓,不管是外皮的形狀與內餡的材料都介於彰化肉圓與北斗肉圓。
最後,彰化涼圓也是彰化肉圓的一個分支。
圖一 |
圖二 |
圖三 |
---|
1.維基百科肉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