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神社興建於1901年,是臺灣第一座神社,供奉神道教「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以及北白川宮能久親王。最初,設立神社的目的 是要紀念在治台日軍率兵南進,鎮壓武裝抗日活動中歿亡的能久親王,以告慰北 白川宮家族。

圖01: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臺灣神社建在台北的劍潭山上,當時由於劍潭山土地權屬的問題相當複雜,其中有自清朝以來就極富盛名的劍潭寺、大稻埕仕紳的私有土地以及法國領事館租界地等。總督兒玉原太郎展現殖民政府強勢作風,排除困難,將臺灣神社興建於此。舉行鎮座祭之時,當時的總督府機關報《台灣日日新聞報》大篇幅地記載相關活動,彰顯其治理台灣的卓越政績。

圖02:臺灣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圖03:遠眺臺灣神社(圖片來源:1933年《臺灣懷舊》,創意力文化出版)

  總督府對於這座神社建造的重視程度當然不言而喻。凡是日本政要來到臺灣,第一要事就是乘車從總督府(今總統府)到神社祭拜。神社建築是從日本本地延聘對於社寺建築有專門研究的伊東忠太以,及五田五一兩位大師親自設計臺灣神社的建築配置。也請來日本專門負責社寺建築,及皇家建築的傳統工匠「宮大工」木子清敬負責建造。可想而知,日人對於這座神社的用心程度。

圖04:通往臺灣神社的明治橋(圖片來源:1933年《臺灣懷舊》,創意力文化出版)

圖05:臺灣神社的鳥居及石燈籠(圖片來源:1933年《臺灣懷舊》,創意力文化出版)

  臺灣神社是日治時期日本人的祭祀中心,每逢祭典紀念日(10月28日)就吸引成千上萬人來參拜,因此台灣神社的興建帶動圓山地區的發展。1914年,日人大江氏在現在的兒童育樂中心的位置,創設私人動物園,直到1986年,動物園遷建木柵,才和毗鄰的兒童樂合併。1944年,一架日本客機在松山機場降落失事而撞上神社,引發大火,把神社部燒毀,從此臺灣神社即走入歷史了。戰後,臺灣省政府將臺灣神社原址改建為「臺灣大飯店」,交由臺灣旅行社經營。1952年,因招待外賓的需求,將臺灣大飯店改為「圓山大飯店」。

圖06:臺灣神社神樂殿(圖片來源:1933年《臺灣懷舊》,創意力文化出版)

圖07:官員參拜臺灣神社(圖片來源:1933年《臺灣懷舊》,創意力文化出版)

資料來源:
  台灣老照片數位博物館「老台灣素描」神社傳奇《臺灣神社》
http://proj1.sinica.edu.tw/photo/subject/2_temple/intro-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