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化街大部分店屋,屬於長條形連棟式店舖,屋小但幽長深邃,以便兼顧商業和居住的功能,是清代台灣商街的典型形式。在房屋的外觀上,可以看到多種不同的風格,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四種風格。
建築風格 | 介紹 |
閩南式建築 | 閩南式建築是最古老的漳泉建築,主要以單層樓為主,瓦片覆蓋的斜屋頂及木板組成的門窗、屋簷下的亭仔腳等為主要特色。建築材料大多以土埆壁和紅磚為主,比較少見附加的浮塑、裝飾,風格極為古樸。斜屋頂、附帶亭仔腳是為了適合在炎熱多雨的氣候中,方便與水流動和遮蔽強烈的陽光。近年來,由於房舍逐漸老舊,加上交易買賣、貨品陳列等方式的改變,此建建築形式已陸續被改建,如今已難見到。 |
仿巴洛克式建築 | 所謂「巴洛克式」,是指歐洲17世紀中葉盛行的建築風格。日治期間,引入不少歐洲建築風格,再經由民間匠師的仿效,是迪化街的代表性風格,街上最具代表的建築為台灣農產公司。仿巴洛克式建築是以立體的外觀浮雕及花草紋飾和華美的柱頭裝飾為主,建材則以洗石子和紅磚為材料,構成令人驚嘆的華麗效果。 |
現代主義式建築 | 現代主義是在工業革命後興起,基於對理性與秩序的追求,建築物外表裝飾簡化、外觀簡潔明朗,與巴洛式華麗的山牆建築相反,強調是水平的線條表現與比例的均衡。此建築為西方建築的潮流,街上各段都有分佈,是四種風格數量最多的一種建築風格。 |
洋樓式建築 | 洋樓式建築是仿自南洋等地的「殖民地式」洋樓。特色為兩層樓、屋頂上平直的女兒牆、拱形窗洞、花瓶狀欄桿、細密的簷間線腳、栱圈迴廊等。該建築主要使用紅磚來建造,使整體感覺十分明亮溫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