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山之史

從圓山大飯店原址的前身臺灣神社開始介紹~~

圓山之史~~各地神社

1972年台日斷交,政府發布將日本神社徹底清除,全帶各地的大小神社都遭到摧毀,僅剩桃園神社未遭到破壞。

 

桃園神社

年代:西元1935年。

位址:位於台灣嘉義市的嘉義公園。

目的:日本抵達台灣後,為了攏絡民心,將延平郡王祠改建為開山神社,將延平郡王祠神道化。

特色:戰後,將桃園神社改名為「[新竹縣忠烈祠」,1950年才改為桃園縣忠烈祠,1994年2月15日被內政部指定為三級古蹟,2004年將忠烈祠改為桃園縣忠烈祠文化館。

 

新竹神社

年代:西元1917年。

位址:位於今日新竹市「大陸地區人名新竹處理中心」。

目的:日本抵達台灣後,為了攏絡民心,將延平郡王祠改建為開山神社,將延平郡王祠神道化。

特色:1992年這裡成立大陸人民處理中心,原本神社的神樂殿也變成新竹靖廬的行政中心,新竹神社的殘跡和其他的附屬建築,在2001年6月被新竹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

 

嘉義神社

年代:西元1915年。

位址:位於台灣嘉義市的嘉義公園。

目的:日本抵達台灣後,為了攏絡民心,將延平郡王祠改建為開山神社,將延平郡王祠神道化。

特色:為坐東朝西的建築,1994年4月24日因火災全毀。附屬館在1998年被定為嘉義市市定古蹟。

 

開山神社

年代:西元1897年由延平郡王祠改建。

位址:位於台南市的開山路。

目的:日本抵達台灣後,為了攏絡民心,將延平郡王祠改建為開山神社,將延平郡王祠神道化。

特色:正殿與偏殿保留中國傳統建築,拜殿則改為日本具有唐風的形制。日本人以藉由宗教信仰來到達皇民化得目的,但卻無法改變台灣原有的信仰與傳統。

 

建功神社

年代:西元1928年七月,但今已不存。

位址:現在的台北市南海公園內。

目的:日治時期第一座祭祀治台有公的死難者神位的神社。

特色:建功神社是第一個完全使用鋼筋換凝土建築的日本神社,神社建築也為了應變台灣的氣候,在總督府技師森山松之助發明下,不但使神社建築使用的材料更精緻化,也使的建功神社的造型更加多元化,並結合中、日、西設計的神社建築。

 

台中神社

年代:西元1912年10月。

位址:台中公園東北邊今台中圖書館邊。

目的:後台中州以中神社為中心,並管理彰化、清水、員林三鄉社和八所無格社,成為中部的神社中心。

祀奉神位:造化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及能久親王。

特色:是一座位於公園中的神社。

 

清水神社

年代:西元1937年11月23日。

位址:台中大肚山上也就是現在的清水運動公園。

祀奉神位:天照大神、開拓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北白川宮能久親王

特色:

 

高雄神社

年代:西元1912年2月。

位址:位於高雄壽山。

祀奉神位:大物主命、崇德天皇和能久親王。

 

宜蘭神社

年代:西元1917年12月。

位址:位於宜蘭的員山上。

祀奉神位:能久親王。

特色:日本戰敗後,神社被拆毀,改建為忠烈祠。

 

吉野神社

年代:西元1912年2月。

目的:大量日本移民來台,帶來當地的信仰。

祀奉神位:造化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能久親王以及天照大神

特色:日治時期第一座官營村莊的守護神社。

 

台東神社

年代:西元1911年10月。

位址:位於台東市西端的鯉魚山。

目的:撫蕃,促使蕃人迅速脫離野蠻、未開化的生活,讓蕃人直接進化成日本國民,而不必經過漢化。

祀奉神位:造化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及能久親王。

特色:光復後,改建為忠烈祠。

 

五間厝神社

年代:西元1916年。

位址:位於雲林縣虎尾鎮,現今的安慶國小。

目的:掠奪台灣的資源,由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所建立的企業神社。

祀奉神位:造化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及天照大神。

 

台灣神社

年代:西元1901年2月。

位址:位於台北市劍潭附近的劍潭山山上。

目的:原本是為了紀念在治台日軍率兵南進,鎮壓武裝抗日中歿亡的能久親王,以告慰能久親王的北白川宮家族。日治後期,由於戰爭的需求,台灣的神社也變成了宣傳皇民化的工具。

祀奉神位:造化三神(大國魂命、大己貴命、少彥名命)及天照大神。

特色:是在日治時期所建的神社中,最重要的神社。1977年10月25日一架要降落到松山機場的客機,不幸墜毀在台灣神社附近,引起了大火災使台灣神社後到損壞,戰爭過後就沒有在進行整修。1952年宋美齡女士將台灣神社改名為圓山大飯店。1973年改建為14層樓的飯店。

 

Yuanshan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