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山之址

介紹『圓山』在臺北盆地中的地理環境、歷史意義與風水位置。

圓山之址~~臺北盆地中的圓山

圓山過去稱為「圓山仔」,又稱為「龍峒山」,後稱為「圓山」。山頂海拔約三十六公尺,地形由西向東傾斜。臺北湖中的圓山、芝山岩等隆起諸「島」。

 

史前:經過多次而長期的自然營力而形成的。圓山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台北盆地內最為新勝的史前文化。從距今三千兩百年左右開始,而在距今兩千三百年左右消失或轉變。受到局部從亞洲大陸東南沿海渡海而來的外來文化影響。經考古發掘,在山腰發現無數貝殼。

 

北門是封閉式碉堡,是清末為了防禦火器所建造的,北門的牆體全為磚塊與石條所砌成的,內部有兩成牆壁,屋架仍為中國傳統式木構架,戰時有利於防守,深具建築特色及歷史意義。麗正門位於南成強的西側,又稱大南門,是台北府城門的主門,石額四周採用螭龍圖案,與其他城門均不同,屋頂形制為四面屋坡的屋頂上,再加一層屋頂的「重簷歇山式」,顯得較為華麗壯觀。景福門即東門,向台灣北部的重要口岸─基隆,附有防禦的重任,通往「東門街」,也就是今天的凱達格蘭大道,東門為台北府城五城門中石作最為精緻的。小南門為台北府城五城門中最為小巧的,不像其餘四個城門是封閉、肅殺的碉堡般,如同一座小廟,非常華麗。

 

當年日本人就看中這裡是所謂的「龍尾穴」,建起了神社。台灣光復後,在神社的廢墟上蓋起了台灣飯店,也就是現在的圓山大飯店。由於圓山飯店依山(劍潭山)傍水(基隆河),風水位置極佳。

 

風水傳說有認為劍潭山是為蛇穴。日本人不將台灣神社設於圓山或是劍潭邊緣,而是自臺北市修建白米參道,將神社立於圓山山頂上,是因為此位置即是劍潭蛇穴的七吋之處,所謂「打蛇打七寸,要害也」表示出日本人企圖以七寸之地鎮住龍脈,藉此建立聲勢。所謂「龍尾穴」風水學說認為劍潭山龍脈乃是一條隱龍,只在平地露出頭尾兩端,而劍潭山恰是隱龍龍尾,與木柵指南宮猴山上的「龍頭穴」遙遙相對。

 

金龍廳的這條金龍,是台灣神社的遺物,原是銅龍設立於神社神苑的水池上。

 

 

Yuanshan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