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糕餅的開始

在臺灣地區的分布

製作鳳梨酥

製作米香

製作太陽餅

泉利米香

李鵠餅店

連珍餅店

糕餅的起源
糕餅的起源在三國時代,在諸葛亮擒孟獲,回朝途中,狂風大作.無法渡河,據說要以祭品殺頭祭拜才能渡,孔明因慈悲不忍心殺人,便用 牛,羊作為內餡包進麵團作成的假頭顱,因為是頭狀,所以取名為[蠻頭]到現在變為今天的饅頭,經歷代演變糕餅內的餡開始有各種口味。


又相傳三國時代,孫權見劉備勢力日漸壯大,接受周瑜意見,將妹妹孫尚香假許配給劉備,卻被諸葛亮用計中破壞,不得不假戲真做,之後人們結婚就會模仿諸葛亮的計謀,送糕餅給親戚和朋友。

而「糕餅節」,則是因為這些糕餅業者們,為了感謝孔明設計的喜餅奇招並使得糕餅成為日後訂婚必備物品,無形中造福了業者,所以供奉孔明為祖師爺。糕餅業界以其誕辰(農曆七月二十三日)為糕餅節,每年糕餅節均舉辦許多相關活動。

在台灣糕餅的大事紀 ,則是有以下幾點演變:

西元1982年以前

廣式月餅尚未進軍台灣,豐原月餅(綠豆椪)及台式糕皮月餅是市場上的兩大主角。鹹鹹甜甜的綠豆椪內餡主要由綠豆沙及肉燥組成。台式糕皮月餅的內餡則大多離不了棗泥、黃蓮蓉、烏豆沙、鳳梨醬、伍仁(加肥肉塊、冬丁等)、椰子、可可亞等。

西元1982年

超群廣式月餅進入台灣市場,引進了白蓮蓉、伍仁等口味,廣式月餅突然成為市場主流。

西元1976年

寶泉推出小月餅。因為以前台式或廣式月餅都屬大月餅,寶泉研發了小月餅,以白鳳豆為主餡,再加上日式小包裝,推出後大受歡迎,使月餅的造型與口味進入多元化的時代。

(資料來源: http://www.aerc.nhcue.edu.tw/40/teach92/education/9196114/a/history.htm)